服服貼貼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fú tiē tiē
基本解釋指讓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出處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取得那么大的勝利,人家服服貼貼,敲鑼打鼓。”
服服貼貼的典故
蔣門神依仗張團練的勢力霸占施恩的酒店,施恩向武松報告蔣門神在快活林中搶奪他的酒店,稱王稱霸,求武松去幫忙討回酒店。武松十分氣憤,就隨施恩一起去快活林,痛打蔣門神,把蔣門神收拾得服服貼貼,乖乖將酒店退回給施恩。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服服貼貼)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風流人物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天涯海角 |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
流離顛沛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唯物主義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