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筵難再的成語故事
![盛筵難再](/d/file/titlepic/chengyu19398.png)
拼音shèng yán nán zài
基本解釋比喻良機不易重逢。
出處唐 王勃《滕王閣詩序》:“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盛筵難再的典故
唐朝時期,“初唐四杰”的王勃因為他的《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親,路經洪州,恰好是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吟詩作樂,場面非常壯觀。王勃起興作《滕王閣詩序》“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盛筵難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青出于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有兩下子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苦盡甘來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
高屋建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處實效功 |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