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貫而入的成語故事
![魚貫而入](/d/file/titlepic/chengyu20810.png)
拼音yú guàn ér rù
基本解釋像游魚那樣首尾連貫地進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繼而進。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魚貫而入的典故
東晉集團茍安江南,南昌守將庾翼率軍向北挺進,準備收復北方,統一中國,駐守襄陽一帶。他手下官吏范汪向晉成帝上書說當前任務是練兵,積蓄糧草,待時機成熟再興兵北伐。他說:“沔漢干涸,皆當魚貫而行,推排而進”,反對北伐。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魚貫而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談笑風生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
德重恩弘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色飛眉舞 | 清·楊復吉《夢闌瑣筆·蔡濤》:“蔡曰:‘步月山塢,忽聞清音,令人色飛眉舞。’” |
長命富貴 | 《舊唐書 姚崇傳》:“經云:‘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
外圓內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的。” |
揚威耀武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揚威耀武顯神通,走石飛沙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