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斧班門的成語故事
拼音nòng fǔ bān mén
基本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出處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弄斧班門的典故
唐代“詩仙”李白酒醉落江而死,葬在當涂牛渚山上的采石磯。歷代文人墨客均在此留詩憑吊,明朝詩人梅之渙有自知之明,題詩“采石江邊一坯土,李白詩壇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弄斧班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適如常 | 葉圣陶《線下 孤獨》:“待交了春,天氣漸見和暖,就安適如常了。” |
革風易俗 |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