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成語故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d/file/titlepic/chengyu21385.png)
拼音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基本解釋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出處《后漢書 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典故
東漢時期,知識分子經過舉薦和征召進入仕途,黃瓊出身于宦官世家,由眾多公卿推薦入京應召,他到洛陽附近的嵩陽縣時裝病不去,好友李固給他寫信,勸他應聘做官。如果不去就會讓人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黃瓊決心用行動證明名副其實。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語重情深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倒果為因 | 民意《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曾不問資本所以群趨于都會之故,是所謂倒果為因者耳。”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節用裕民 |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
角巾素服 |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