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禍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bāo cáng huò xīn
基本解釋包藏:暗藏;禍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著壞主意;懷著害人的意圖。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p>
春秋時期鄭國王穆公的孫子公孫段想把女兒嫁給楚國高官公子圍,以達到聯盟的目的。在迎親的時候,公子圍帶很多人馬到鄭國都城外,讓鄭國大夫子產識破其中的詭計,用計迫使公子圍單獨進都城迎娶,讓鄭國避免亡國。
包藏禍心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包藏禍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td> |
炒魷魚 | 張賢亮《出賣“荒涼”》:“絕對聽從我指示,做不到這點,立即‘炒魷魚’!” |
空空蕩蕩 | 浩然《艷陽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
人才濟濟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閏臣見人才濟濟,十分歡悅?!?/td> |
命中注定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td> |
奇才異能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td>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