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馬醫的成語故事

拼音zuò sǐ mǎ yī
基本解釋醫:醫治。比喻在無可奈何時作最后努力。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第三卷:“入門見死馬,跳梁走往死馬頭,噓吸其鼻,頃之,馬即能起,奮迅嘶鳴,飲食如常。”
作死馬醫的典故
古代趙固乘的一匹馬忽然死了,十分惋惜,就去問郭璞。郭璞要他派幾十人持竹竿到東面三十里外的山林中去抓一個東西。他們去后果然抓了一個似猿一樣的東西回來放在死馬旁邊,該動物吮吸馬鼻,馬立即騰起,可以照常飲食,奔跑如常。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作死馬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博學多聞 | 《文子 精誠》:“雖博學多聞,不免于亂。” |
人才濟濟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閏臣見人才濟濟,十分歡悅。” |
意氣風發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發。”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
遺形藏志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
有權有勢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從來有權有勢的,多不得善終,都是如此。” |
將奪固與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
一鼓作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