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竅通,百竅通的成語故事
![一竅通,百竅通](/d/file/titlepic/chengyu24150.png)
拼音yī qiào tōng,bǎi qiào tōng
基本解釋竅:孔。關鍵的一竅通了,百竅都通。形容關鍵的一點明白了,所有的也隨之而明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回:“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
暫未找到成語一竅通,百竅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竅通,百竅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偃風從 | |
恨鐵不成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只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壞法亂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