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基本解釋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典故
春秋末年,魯國貴族季孫氏操縱朝政大權(quán),把魯昭公趕到齊國,把魯哀公趕往衛(wèi)國。他更為放肆,在家設(shè)置“八佾”這個只有太子才能享用的大型舞樂隊,嚴重違背了周禮,孔子氣憤地說:“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是可忍,孰不可忍)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雙鳧一雁 | |
徑情直遂 | 《歇冠子 著希》:“夫義,節(jié)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徑情而行也。”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兵無常勢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望而生畏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
女生外向 | 東漢·班固《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內(nèi)向,有留家之義;女生外向,有從夫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