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月有成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yuè yǒu chéng
基本解釋期:一整個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會有成就。形容治理國家或辦某項事情見效迅速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期月有成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自認為有才學,當權者會推行他的仁政,在魯國任職期間,魯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自己感嘆:“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魯君始終沒有重用他,他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行。”于是只有周游列國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期月有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快馬加鞭 |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親上成親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