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石之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fěi shí zhī xīn
基本解釋比喻堅貞不渝
出處《詩經 邶風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匪石之心的典故
春秋時期,衛(wèi)世子共伯夫婦感情十分恩愛,曾經山盟海誓他們的愛情至死不變。后來共伯去世,其父母想要他妻子共姜改嫁。共姜堅決不答應,就做一首詩《柏舟》來證明他們匪石匪席的愛情,讓其父母打消這個念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匪石之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妖不勝德 | 《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
從俗浮沉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
日日夜夜 | 洪深《青龍?zhí)丁返诙唬骸斑@里,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車的暈倒在水車上。” |
疑鄰盜斧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tài),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
結駟連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子貢相衛(wèi),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