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成語故事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d/file/titlepic/chengyu3183.png)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
基本解釋比喻一時(shí)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隆M叭淌яR”。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典故
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zhǎng)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xiāng)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后走失的馬帶回幾匹烈馬回來。老翁認(rèn)為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老翁認(rèn)為不是壞事,后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zhàn)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鬼哭神嚎 | 《太平天國(guó)歌謠傳說集 祭供恩人》:“嚇還不算,還逼著人‘逃難’。弄得村上雞飛狗跳,鬼哭神嚎。” |
混世魔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三回:“我有一個(gè)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綠林大盜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既作綠林大盜,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jīng)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shí),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xié)書》:“當(dāng)無道時(shí),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費(fèi)盡心機(jī) | 宋 戴復(fù)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shí)勿得驚人句,費(fèi)盡心機(jī)做不成。” |
志在千里 | 三國(guó)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qū)被擄。”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