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
基本解釋要在一年(或一天)開始時多做并做好工作,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礎。
出處南朝梁 蕭統《纂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暫未找到成語一年之計在于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年之計在于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中正無私 | 春秋·齊·管仲《管子·五輔》:“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 |
早出晚歸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噓寒問暖 | 冰心《關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
超俗絕世 |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庖丁解牛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
今是昨非 |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