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浪梗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píng làng gěng
基本解釋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浪梗:浪里的草木莖。比喻漂泊無定的人。
出處元·喬吉《揚州夢》楔子:“博著個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懶出豫章城?!?/p>
暫未找到成語浮萍浪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浮萍浪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芒刺在背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td>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td> |
早出晚歸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彼?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td>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td>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td>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td> |
陳言務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
餓虎吞羊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