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絹幼婦的成語故事
![黃絹幼婦](/d/file/titlepic/chengyu36411.png)
拼音huáng juàn yòu fù
基本解釋“絕妙”二字的隱語。
出處宋·金盈之《醉翁談錄·約朋友結果檄書》:“文妙黃絹幼婦,賦高烏有子虛。”
黃絹幼婦的典故
東漢時,浙江上虞地區有一個14歲的少女,名叫曹娥。因為她的父親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尋覓父親的尸體,最后也被淹死了。這件事很快傳揚開來,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孝女”的典型。當時的“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了紀念碑。這個碑就是后世所傳的名碑——《曹娥碑》。
據說碑文是邯鄲淳所作,當時,邯鄲淳年僅13歲。他當著眾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將碑文一揮而就,寫得相當出色。著名文學家蔡邕路過上虞時,曾特地去看這個碑,可是他到達時已是傍晚時分。在蒼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撫摸著讀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題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臼”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黃絹幼婦)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逆道亂常 |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 |
全科人兒 |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和風細雨 | 南朝 陳 張正見《陪衡陽游耆阇詩》:“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
天之驕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