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溺救焚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ěng nì jiù fén
基本解釋溺:落水者;焚:被困在火中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難之中。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p>
暫未找到成語拯溺救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拯溺救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兒女情多 | 唐 盧照鄰《五悲文 悲窮通》:“項羽帳中之飲,荊卿易水之歌,何壯夫之懦節,伊兒女之情多。” |
婦人醇酒 | 語出《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td> |
憂喜交集 |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td> |
習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
有約在先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緣分了?!?/td> |
氣充志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td>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td>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