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朱拖紫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í zhū tuō zǐ
基本解釋垂:掛下;朱:朱紱,官服上的帶子;紫:紫色印綬。借指高官顯宦。
出處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
暫未找到成語垂朱拖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垂朱拖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么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來去無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楊柳依依 |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度己失期 | |
吳頭楚尾 |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
繪聲繪影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繪聲繪影,字字陰森,綠人毛發,真乃筆端有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