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殺風景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shā fēng jǐng
基本解釋破壞興致的意思
出處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
大殺風景的典故
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他在《雜纂》中列出大煞風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上曬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這些都是當時讓人掃興的事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殺風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
南轅北轍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暴發(fā)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fā)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tài),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營私舞弊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南洋兵船雖然不少,叵奈管帶……營私舞弊,那里還有公事在他心上。”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火燭銀花 | 宋 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 |
作壁上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