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kān huí shǒu
基本解釋不堪:不忍;回首:回頭;引申為回顧、回憶。不能忍受回顧的痛苦。多指因回憶過去不好或不愉快的事而痛苦;因而不忍心回顧。
出處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不堪回首的典故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時,周圍還有好幾個政權。為了完成統一大業,他先后攻滅了南平、后蜀、南漢等國,接著又把攻擊的目標對準南唐。
這時統治南唐的是李煜(yu),世稱李后主。他在政治、軍事上昏庸無能,但在文學藝術方面很有才能,詩詞、音樂、書畫等無所不能。他從小在深宮里長大,過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寫宮廷生活的情景。李煜的妻子周后娥皇,容貌出眾,擅長書畫歌舞,但不幸早逝。后來,李煜又與娥皇的妹妹小周后相愛,在花前月下飲酒作樂,而把國家大事置之腦后。
宋朝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但李煜迷戀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御的準備,而一味向宋朝屈服。宋朝在哪里作戰勝利或者有什么喜慶活動,他就趕緊命人向宋朝進貢財寶。后來,又主動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國號,作為宋朝的附庸。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趙匡胤兩次派使者通知他到開封朝見。李煜怕趙匡胤殺他,稱病不去。于是趙匡胤以此為借口,派十萬大軍征伐南唐。
第二年初,宋軍抵達長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但李煜以為宋軍無法渡過長江,整天在宮內和一班和尚道士講經說法。
一天李煜偶爾外出登城,見城外都是宋軍的旗幟,才急忙去召援軍,但為時已晚。挨到這年冬天,宋軍消滅了南唐最后一支援軍,終于攻破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開封去。
李煜穿戴著白衣紗帽,戰戰兢兢地接受趙匡胤的召見。趙匡胤沒有殺他,侮辱性地封他為違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他名義上是侯,實際上過著囚犯一樣難堪的生活。
李煜是個多愁善感的人,降宋后的痛苦生活,自然使他抑郁不堪。不久趙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趙匡義即位,世稱宋太宗。太宗取消了李煜違命侯的封號,封他為隴西郡公。但是,太宗比太祖更為猜忌。一次,李煜懊悔當時不該殺了兩個忠臣,太宗得知后非常惱怒。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為《虞美人》的詞。詞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過去美好的一切不能再回顧,回顧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
這首詞傳到太宗那里,太宗對他至今還在戀念故國非常忌恨。后來,又有一些懷戀故國的詞作傳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將他毒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堪回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想望豐采 | 《明史·馮琦傳》:“數陳讜論,中外想望豐采,帝亦深眷倚。”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 |
下臨無地 |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
語重心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
作賊心虛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心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