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ì jí jì yī
基本解釋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愿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愿改正。
出處宋 周敦頤《周子通書 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諱疾忌醫的典故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里,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后 ,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夸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后,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里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里,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么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五天以后,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諱疾忌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高蹈遠舉 | 宋·王琳《野客叢書·穆生鄒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處實效功 |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穩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歸馬放牛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