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不厭詐的成語故事

拼音jūn bù yàn zhà
基本解釋厭:厭棄,排斥;詐:蒙騙。用兵作戰時當盡量使用欺詐等計謀來迷惑敵人。
出處春秋·楚·孫武《孫子兵法·計篇》:“兵者,詐道也。”李筌注:“軍不厭詐。”
暫未找到成語軍不厭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軍不厭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品頭論足 | 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十二:“他們指手劃腳,品頭論足。” |
日甚一日 | 《新唐書 獨孤及傳》:“陛下豈遲疑于改作,逡巡于舊貫,使大議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響答影隨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7卷:“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筋疲力竭 | 唐 元稹《有酒》詩:“精衛銜蘆塞海溢,枯魚噴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鰭焦甲裂身已干。” |
七搭八扯 |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