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土重來的成語故事
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
基本解釋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后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復勢力。
出處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卷土重來的典故
楚漢相爭之時,最后劉邦取得了勝利,他包圍了項羽,雖楚霸王后來突圍,但只剩下了二十八名殘兵敗將,逃到了烏江(即現在安徽省烏江鎮)。漢軍的數千追兵仍在窮追不舍。此時烏江亭長駕著一條小船來接應項羽說:“江東雖小,但是亦有千里土地,數十萬人口,你仍可在江東為王。所以,請你快上船渡江吧!”項羽苦笑著說:“天意要亡我,渡江還有什么意思呢?何況,當年同我一起渡江西進的八千江東子弟,而今無一生還,即使江東父老還能擁戴我為王,我已到今日這般天地,自己還有臉面見他們吧?”項羽說完,立即拔劍自刎而死。
杜牧后來游覽項羽自殺之地,感慨萬千。他寫的《題烏江亭》詩中“卷土重來未可知”,即感嘆若項羽當年沒自殺身亡,而是渡江積蓄力量,再與劉邦較量,那么,誰勝誰負還很難說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卷土重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此一時彼一時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取而代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反治其身 |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