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而合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móu ér hé
基本解釋謀:計議;商議;合:相合一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處晉 干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不謀而合的典故
東漢末年,關(guān)中地區(qū)大亂,軍閥混戰(zhàn),韓遂與馬騰各自爭霸,曹操派鐘繇去監(jiān)督他們,命他們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質(zhì)。后來馬超韓遂等惶惶不安,決定共同對付曹操,推舉韓遂為都督。韓遂的部將閻行反對起兵“現(xiàn)在關(guān)中各將不謀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謀而合)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衣錦褧衣 | 《詩 衛(wèi)風(fēng)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 鄭風(fēng)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
輕歌曼舞 |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 |
暈頭轉(zhuǎn)向 |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zhuǎn)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零光片羽 | 黃遠(yuǎn)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nèi)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自己人 | 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
空穴來風(fēng) | 戰(zhàn)國 楚 宋玉《風(fēng)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fēng)。’” |
楊柳依依 |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yuǎn)《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xué)斗唇合舌。”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