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一炬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zhī yī jù
基本解釋付:交給;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給它一把火燒光。指用火燒毀。
出處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p>
唐敬宗時,朝廷大興土木,揮霍無度,杜牧十分氣憤,就寫一篇《阿房宮賦》,講述秦朝的阿房宮是十分的繁華,最后被西楚霸王項羽放火燒了三個月才燒完,借古諷今,希望能讓當權者吸取秦亡的教訓。
付之一炬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付之一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殺人不眨眼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
安適如常 | 葉圣陶《線下 孤獨》:“待交了春,天氣漸見和暖,就安適如常了?!?/td> |
名士風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td> |
翻箱倒柜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td> |
盲人說象 | 元 黃溍《書袁通甫詩后》:“吾儕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td>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td> |
患難與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td>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肝膽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