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喋不休的成語故事
拼音dié dié bù xiū
基本解釋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喋喋不休的典故
西漢時期,漢文帝派一位公主給匈奴王稽粥做王后,確保邊境安寧,讓宦官中行護送公主前去,中行到后就投降匈奴,為匈奴出謀劃策。漢朝的使臣去譏笑匈奴人一家住一個帳篷,中行回敬他們只會衣冠楚楚喋喋不休地說過沒完。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喋喋不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來去無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故家喬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里沒不第二副。’” |
不驕不躁 |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錯誤,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親上成親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
昂藏七尺 | 明 汪廷訥《種玉記 奇術》:“天付昂藏七尺軀,尋章摘句懶攻儒。” |
常年累月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內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官災、綁票、械斗。” |
抱恨黃泉 | 唐·李賢等引注《邕別傳》:“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滅土灰,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