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的成語故事
![三足鼎立](/d/file/titlepic/chengyu5867.png)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基本解釋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三足鼎立的典故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quán)派魯肅去聯(lián)絡(luò)劉備,諸葛亮認(rèn)為可以聯(lián)吳抗曹。孫權(quán)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三足鼎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長噓短氣 | |
抱頭鼠竄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高屋建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jì)》:“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盲人說象 | 元 黃溍《書袁通甫詩后》:“吾儕碌碌,從俗浮沉,與先生相去遠(yuǎn)甚,而欲強加評品,正如盲人說象。”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意氣風(fēng)發(fā) |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凌殘,義氣風(fēng)發(fā)。”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wù)記》:“真為目不忍見。” |
語不驚人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主明臣直 |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上篇:“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