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掛齒的成語故事
![何足掛齒](/d/file/titlepic/chengyu6382.png)
拼音hé zú guà chǐ
基本解釋掛齒:放在嘴里說。有什么值得說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帶有輕蔑意;現(xiàn)表示客套的話語。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叔孫通傳》: “此特群盜鼠竊狗盜,何足置齒牙間哉?”
何足掛齒的典故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舉旗造反,四方響應(yīng)。秦二世慌忙召集博士與儒生議論軍情。儒生認(rèn)為應(yīng)該發(fā)兵討伐。叔孫通看出秦二世膽怯,明白他對儒生的話很反感,就說當(dāng)前四方太平,那幾個反叛的兵卒只是區(qū)區(qū)小事,何必把他們放在嘴上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何足掛齒)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春風(fēng)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門當(dāng)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dāng)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促膝談心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
慷慨悲歌 | 晉 陶潛《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
望而生畏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經(jīng)緯天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經(jīng)緯天地曰文。” |
倒裳索領(lǐng) | 《鄧析子·無厚篇》:“驅(qū)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檻,斯逆理而求之,猶倒裳而索領(lǐng)。” |
意興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