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若兩人的成語故事

拼音pàn ruò liǎng rén
基本解釋判:判斷;評定;若:好像。評定一個人前后的表現(xiàn);好像兩個人一樣;截然不同。
出處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須曉得柳知府于這交涉上頭,本是何等通融、何等遷就,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暫未找到成語判若兩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判若兩人)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炒魷魚 | 張賢亮《出賣“荒涼”》:“絕對聽從我指示,做不到這點,立即‘炒魷魚’!”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以小見大 |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shè),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wù)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jīng)挫折,心灰意冷。” |
年少無知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yī)士老成諳練。” |
膽寒發(fā)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wù)呙也荒懞l(fā)豎,永為子孫之戒。”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