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畫無鹽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古代傳說中的丑女。精細地描繪無鹽;把丑婦當作美人。
出處《晉書 周顗傳》:“庚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p>
例子仿數珠兒,刻畫無鹽唐突。(宋 陳亮《桂香枝》詞)
基礎信息
拼音kè huà wú yán
注音ㄎㄜˋ ㄏㄨㄚˋ ㄨˊ 一ㄢˊ
繁體刻畫無鹽
正音“刻”,不能讀作“kē”。
感情刻畫無鹽是貶義詞。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比喻比擬得不恰當。
辨形“畫”,不能寫作“劃”。
近義詞刻畫無鹽,唐突西施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馬平川(意思解釋)
- 落葉歸根(意思解釋)
- 一時一刻(意思解釋)
- 匡亂反正(意思解釋)
- 舉重若輕(意思解釋)
- 膽寒發豎(意思解釋)
- 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解釋)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釋)
- 連編累牘(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一干二凈(意思解釋)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釋)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釋)
- 萬里長城(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互通有無(意思解釋)
- 離奇古怪(意思解釋)
- 綠林強盜(意思解釋)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釋)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忘乎所以(意思解釋)
- 無聲無息(意思解釋)
- 無所畏懼(意思解釋)
- 閉門讀書(意思解釋)
※ 刻畫無鹽的意思解釋、刻畫無鹽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草衣木食 | 木:樹。編草為衣,以樹木果實為食。形容衣食簡單,生活清苦。 |
浪跡江湖 |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刻骨銘心 |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淘诠穷^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動蕩不定 |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
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
安于現狀 | 安: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夷為平地 | 夷:拉平,鏟平。鏟平使成一塊平地。 |
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 |
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羊質虎皮 | 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古里古怪 | 怪異、奇特。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繁榮富強 | 繁榮:(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興盛;富強:(國家)生產豐富;力量強大。形容國家興旺發達;富足強大。 |
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面授機宜 | 面:當面;授:教;傳授;機宜:適應時機的對策、辦法。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 |
餓殍滿道 |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