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拿虎跳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拿:抓,握。像龍抓東西、老虎跳躍一樣強勁有力。比喻筆勢遒勁奔放。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龍驤軍,虎賁軍,用著他龍拿虎跳?!?/p>
例子茅盾《北方的原野》:“我以為這并不比龍拿虎跳的戰斗場面少些激動人心的力量。”
基礎信息
拼音lóng ná hǔ tiào
注音ㄌㄨㄥˊ ㄋㄚˊ ㄏㄨˇ ㄊ一ㄠˋ
繁體龍拿虎跳
感情龍拿虎跳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近義詞龍爭虎斗、龍拏虎跳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開源節流(意思解釋)
- 實至名歸(意思解釋)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意思解釋)
- 令人神往(意思解釋)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釋)
- 弦外之響(意思解釋)
- 打腫臉充胖子(意思解釋)
- 銷聲匿跡(意思解釋)
- 繩鋸木斷(意思解釋)
- 群龍無首(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懸崖勒馬(意思解釋)
- 弟子孩兒(意思解釋)
- 百步穿楊(意思解釋)
- 繪聲繪影(意思解釋)
- 婆婆媽媽(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樹欲靜而風不止(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離奇古怪(意思解釋)
- 饑不擇食(意思解釋)
- 不在話下(意思解釋)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釋)
- 慮周藻密(意思解釋)
- 可有可無(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繁榮富強(意思解釋)
※ 龍拿虎跳的意思解釋、龍拿虎跳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
滿腹經綸 |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
鼠憑社貴 |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壞人仗勢欺人。 |
空穴來風 | 穴:洞、孔;來:招致。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 |
顧后瞻前 | 同“瞻前顧后”。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 |
無法無天 |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F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屈指一算 | 屈:彎曲。扳著指頭一算。 |
頓挫抑揚 |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錯落有致 |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壯心不已 | 指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壯志仍不衰減。壯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