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時病俗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憂慮時俗。
出處宋 曾鞏《答李訟書》:“足下自稱有憫時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例子如仆輩雖念此痛癢相關,不能無憫時病俗之意。明·唐順之《答馮午山提學書》
基礎信息
拼音mǐn shí bìng sú
注音ㄇ一ㄣˇ ㄕˊ ㄅ一ㄥˋ ㄙㄨˊ
繁體憫時病俗
感情憫時病俗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指憂慮時俗。
反義詞憤世嫉俗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德重恩弘(意思解釋)
- 莫衷一是(意思解釋)
- 嚴陣以待(意思解釋)
- 烏合之眾(意思解釋)
- 饑腸轆轆(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釋)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釋)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滿招損,謙受益(意思解釋)
- 鬼頭鬼腦(意思解釋)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結纓伏劍(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釋)
- 似曾相識(意思解釋)
- 歡聚一堂(意思解釋)
- 茍合取容(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師嚴道尊(意思解釋)
- 面授機宜(意思解釋)
- 躍躍欲試(意思解釋)
- 西學東漸(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無所用心(意思解釋)
※ 憫時病俗的意思解釋、憫時病俗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壯氣吞牛 | 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
物阜民安 |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名山大川 |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一錢太守 | 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財。 |
林下風致 | 同“林下風氣”。 |
默不做聲 | 默:沉默。沉默不說一句話 |
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酒囊飯袋 |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只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有去無回 | 只有出去的,沒有回來的。 |
天之驕子 | 驕子:寵兒。老天爺的寵兒。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天之驕子”;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現指條件極其優越;特別幸運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 |
夫唱婦隨 | 唱:原為“倡”;即倡議;提出某種意見。丈夫說什么;妻子也跟著說什么。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表現。形容夫妻和睦。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困而不學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難看。 |
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
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躍躍欲試 | 躍躍:急于要動的樣子。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急切想試試。 |
驚心悼膽 | 悼:戰栗。形容恐懼到極點。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迷迷糊糊 |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