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卑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倨:傲慢。卑:謙卑,恭順。先傲慢后恭順。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基礎信息
拼音qián jù hòu bēi
注音ㄑ一ㄢˊ ㄐㄨˋ ㄏㄡˋ ㄅㄟ
繁體前倨後卑
感情前倨后卑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指人的前后態度。
近義詞前倨后恭
英語be first haughty and then excessively polit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邇安遠至(意思解釋)
- 聾者之歌(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說雨談云(意思解釋)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釋)
- 匡亂反正(意思解釋)
- 結黨營私(意思解釋)
- 杜絕言路(意思解釋)
- 膽寒發豎(意思解釋)
- 舉賢任能(意思解釋)
- 喜新厭舊(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解釋)
- 語不驚人(意思解釋)
- 大張旗鼓(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事與愿違(意思解釋)
- 目無全牛(意思解釋)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白草黃云(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釋)
※ 前倨后卑的意思解釋、前倨后卑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繩之以法 | 繩:準繩;引申為制裁;之: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繩;給予制裁。 |
眾喣山動 | 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
玩世不恭 | 舊指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壞法亂紀 | 破壞法制和紀律。 |
一文不名 | 一文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貧困。 |
咄咄逼人 |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連珠炮 | 連續的火炮。比喻說話很快。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難看。 |
死不開口 | 至死也不說話。指緘口不言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兵微將寡 | 微、寡:少。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
戰不旋踵 | 旋:轉。踵:腳后跟。打仗時不向后轉。形容勇猛向前。 |
福善禍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惡的受禍。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
橫拖倒扯 | 猶橫拖倒拽。 |
除惡務本 | 鏟除惡勢力,必須杜絕根本。 |
翼翼飛鸞 | 指飛翔的樣子。 |
強顏歡笑 | 心里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 |
對牛彈琴 |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解甲歸田 | 解:脫下;甲:鎧甲。脫掉軍裝;回家種地。 |
說來話長 | 表示事情很復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 |
以身作則 | 身:自身;則:準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