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復燃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復:又。
出處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例子儒家的理論,非等到董仲舒不能死灰復燃的。(聞一多《什么是儒家》)
基礎信息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注音ㄙˇ ㄏㄨㄟ ㄈㄨˋ ㄖㄢˊ
繁體死灰復燃
正音“復”,不能讀作“fú”。
感情死灰復燃是貶義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辨形“燃”,不能寫作“然”。
辨析死灰復燃與“東山再起”區別在于:死灰復燃多指壞的事物又興盛起來;或惡的勢力又重新得勢;含有貶義;“東山再起”僅指失勢的人又恢復了以前的勢力;多含有褒義;一般不用于事。
歇后語木炭打燒餅
謎語燒木炭
近義詞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反義詞石沉大海、付之一炬
英語come to life again
俄語возрождáться из пепла
日語失腳(しっきゃく)した悪(あく)がまた勢(いきお)いをもり返(かえ)す
德語wieder aufleben(sich wieder regen)
法語se ranimer comme un feu qui couve sous les cendres(se rallumer)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日甚一日(意思解釋)
- 剛正不阿(意思解釋)
- 滿腹經綸(意思解釋)
- 舊地重游(意思解釋)
- 舉重若輕(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簡明扼要(意思解釋)
- 廣闊天地(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時易世變(意思解釋)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釋)
- 萬無一失(意思解釋)
- 行不顧言(意思解釋)
- 倦鳥知還(意思解釋)
- 時至運來(意思解釋)
- 難上加難(意思解釋)
- 互通有無(意思解釋)
- 風急浪高(意思解釋)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釋)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釋)
- 事與愿違(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粉墨登場(意思解釋)
- 立竿見影(意思解釋)
-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意思解釋)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釋)
- 飛蛾撲火(意思解釋)
- 眾所瞻望(意思解釋)
※ 死灰復燃的意思解釋、死灰復燃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狼號鬼哭 | 形容哭聲凄慘。 |
強取豪奪 | 憑強力或權勢奪取。 |
見風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點跡象,就輕率地信以為真 |
旁若無人 | 旁:旁邊;若;好像。身邊好像沒有人。形容自視高大;態度傲慢。也形容態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按原價扣除百分之幾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點不差。 |
嫁狗隨狗 |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 |
形影相顧 | 形:形體;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鍥而不舍 |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
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命中注定 | 命:命運;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預先決定。舊時迷信說法;指命運早已決定了。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
舊地重游 |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壽元無量 | 壽元:壽命;無量:沒有限度。祝人長壽的頌辭。 |
汗牛充棟 | 棟:棟宇;房屋。指藏書太多;運輸時可使牛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書籍極多。 |
反老還童 | 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千絲萬縷 | 縷:線。千根絲;萬條線。形容兩者之間密切而復雜的聯系。 |
徇私舞弊 | 為了個人利益或照顧私人關系而弄虛作假;做不合法規的事。徇:依從;舞弊: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 |
粗服亂頭 | 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斷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