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論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言相提并論。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
例子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國傳》:“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譽,豈與外戚凡輩耽榮好位者同日而論哉!”
基礎信息
拼音tóng rì ér lùn
注音ㄊㄨㄥˊ ㄖˋ ㄦˊ ㄌㄨㄣˋ
繁體同日而論
感情同日而論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否定句。
近義詞同日而語、同日而言
英語mention in the same breath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寸丹心(意思解釋)
- 身無分文(意思解釋)
- 書通二酉(意思解釋)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釋)
- 殺手锏(意思解釋)
- 翻箱倒柜(意思解釋)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釋)
- 裾馬襟牛(意思解釋)
- 褒善貶惡(意思解釋)
- 窮途潦倒(意思解釋)
- 處之泰然(意思解釋)
- 多謀善慮(意思解釋)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釋)
- 說一不二(意思解釋)
- 楊柳依依(意思解釋)
- 安安靜靜(意思解釋)
- 學而時習之(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釋)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釋)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懸石程書(意思解釋)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釋)
- 鈿合金釵(意思解釋)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同日而論的意思解釋、同日而論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皆大歡喜 | 皆:都。人人滿意;全都高興。 |
豆萁燃豆 | 比喻兄弟相殘。 |
貧賤不移 | 移:改變。不因生活貧困、社會地位低下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堅定。 |
說一不二 | 指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更改。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杜絕言路 | 杜絕:斷絕,阻塞;言路:進言之路。堵塞和斷絕一切進言之路,指不納諫言。 |
揚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長條旗子。舞動著幡,敲打著鼓。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 |
鳳毛麟角 | 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
止沸益薪 | 謂本欲止水沸騰,卻反而在鍋下加柴。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云天霧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結駟連騎 | 隨從、車馬眾多。形容排場闊綽。 |
供不應求 | 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供:供應。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空虛而言。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古里古怪 | 怪異、奇特。 |
男大當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 |
屢試不爽 | 屢次試驗都不錯。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為虎作倀 | 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無本買賣。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望塵靡及 | 見“望塵莫及”。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背義忘恩 | 指背棄道義,忘卻恩德。同“背恩忘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