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hú lún tūn zǎo,囫圇吞棗是貶義詞。。。。

拼音讀音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怎么讀
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ˊ
繁體囫圇吞棗
出處宋 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例子讀書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正音“囫”,不能讀作“wù”。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辨形“棗”,不能寫作“束”。
辨析囫圇吞棗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圇吞棗偏重指作學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囫圇吞棗不能。
謎語吃棗子不吐核
近義詞生吞活剝、不求甚解
反義詞融會貫通、含英咀華、細嚼慢咽
英語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俄語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без разбóру
日語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內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德語eine Dattel hinunterschlucken,ohne sie zu kauen-etwas lesen,ohne es zu verstehen
法語manger les jujubes sans les mǎcher(tout gober)
※ 成語囫圇吞棗的拼音、囫圇吞棗怎么讀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青天霹靂 | 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
剛正不阿 | 剛:剛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
浪跡江湖 |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
堅強不屈 |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
囊螢映雪 |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讀。 |
自我批評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 |
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行不顧言 | 顧言:顧及自己所說的話。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連珠炮 | 連續的火炮。比喻說話很快。 |
戶告人曉 | 讓每家每人都知道。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牛刀小試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比喻有大本領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牽腸掛肚 | 牽扯感情的事情在心頭纏繞。形容非常掛念;不放心。 |
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運籌帷幄 |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
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氣或認輸。 |
意料之外 | 沒有想到的。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華不再揚 | 已開過的花,在一年里不會再開。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