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棄的成語

      有關(guān)棄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棄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自暴自棄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于落后。暴;糟蹋;棄:鄙棄。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偶語棄市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jì)》:“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黃鐘毀棄毀:毀壞;棄:拋棄;黃鐘:古樂器;音調(diào)最為洪亮。黃鐘被毀壞被拋棄。比喻賢才得不到重用。戰(zhàn)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棄重取輕棄:拋開。舍棄重要的采取次要的。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2回:“中原乃海內(nèi)之地,兩都皆大漢創(chuàng)業(yè)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
      棄子逐妻棄:拋棄;逐:驅(qū)趕。拋棄子女趕走妻子。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妻離子散。唐·韓愈《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上恩雖宏,下困猶甚,至聞有棄子逐妻以求口食。”
      棄甲曳兵棄:丟棄;甲:古時軍人穿的鐵片做成的護身衣;曳:拖著;兵:兵器。丟棄鎧甲;拖著兵器。 形容打了敗仗而狼狽逃竄。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絕仁棄義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dǎo)的仁義,回復(fù)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德。”
      始亂終棄亂:淫亂,玩弄。先亂搞,后遺棄。指玩弄女性的惡劣行徑。唐 元稹《鶯鶯傳》:“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
      棄暗投明棄:背棄;暗:黑暗;明:光明。拋棄反動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斷絕舊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yè)?”
      棄書捐劍比喻胸懷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棄惡從善丟棄邪惡行為去做好事。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韓勁合作,使吳迪棄惡從善。”
      黃鐘毀棄,瓦缶雷鳴黃鐘:大鐘;瓦缶:瓦鍋。黃鐘被砸爛拋置一邊,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人卻身居高位。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鼠輩鴟張其若是哉!黃鐘毀棄,瓦缶雷鳴。蠢茲幺幺,毒害乃爾。”
      棄俗出家棄:放棄;俗:塵俗。放棄世俗出家為僧尼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今有這個表弟姓魯,是關(guān)西軍漢出身,因見塵世艱辛,情愿棄俗出家。”
      棄惡從德棄;拋開。拋棄丑惡信從道德。唐·韓愈《劉統(tǒng)軍碑》:“棄惡從德,乃與蔡通涂其榛棘。”
      黃鍾毀棄比喻賢才不用。
      棄本逐末棄:舍棄;逐:追求。古指丟棄農(nóng)桑從事工商等其它事業(yè)。現(xiàn)比喻不抓根本環(huán)節(jié),而只在枝節(jié)問題上下功夫。《漢書 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錢。”
      二卵棄干城卵:雞蛋;干城:捍衛(wèi)者。比喻因人有小的過失而忽略他的大節(jié)《孔叢子 居衛(wèi)》:“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棄逆歸順謂脫離叛軍而歸順朝廷。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自然相率棄逆歸順。”
      折券棄債券:泛指票據(jù)、憑證。指銷毀債券,不再索償。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歲竟,比兩家常折券棄債。”
      迎新棄舊謂離開舊夫,再嫁新君。
      前功皆棄功:功績。皆:全部。棄:丟掉。以前取得的功勞全部丟掉了。亦作“前功盡棄”、“前功盡滅”。
      棄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明 趙弼《三賢傳》:“子食漢祿三世,而一旦棄之敝屣。”
      棄甲倒戈丟棄鎧甲,放下兵器。表示戰(zhàn)敗。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若是這個月破不的,只可依張子布之言,棄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棄如敝屣敝:破爛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樣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拋棄。亦作“棄若敝屣”、“去如敝屣”、“如棄敝屣”。林語堂《談中西文化》:“所以他們看得出中國詩文的好處,而我們反自己看不見棄如敝屣了。”
      棄邪歸正指拋棄邪行,歸向正道。清 鈕琇《觚剩 舒氏義烈》:“今公已棄邪歸正,承襲王封。”
      敝帷不棄指破舊之物也自有用處。《禮記 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
      棄甲負(fù)弩丟棄鎧甲,背起弓弩。形容戰(zhàn)敗。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初見秦》:“乃復(fù)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負(fù)弩,戰(zhàn)竦而卻,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
      棄舊圖新圖:圖謀、追求。拋棄舊的、不好的東西;追求新的、正確的東西。唐 韓愈《昌黎集 上宰相書》第16卷:“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nóng)老圃而為師。”
      棄甲投戈謂放下武器。表示投降。彭芬《署督部堂與司道紳耆致全省官紳電》:“仍先廣行諭告,使眾周知:但能棄甲投戈,決不究其既往。”
      棄文就武放棄文業(yè),改從武事。元 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聞詩禮傳家,此子棄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讀《武經(jīng)七書》么?”
      前功盡棄以前的功勞、成績完全丟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費。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jì)》:“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
      棄瑕忘過謂不追究缺點和過錯。《南史·虞寄傳》:“且圣朝棄瑕忘過,寬厚待人,改過自新,咸加敘擢。”
      背信棄義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北史 周紀(jì)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見棄于人見:被。棄:遺棄,拋棄。被別人拋棄。蕭逸《龍吟曲》第九章:“尤其是一個自尊心重的人,見棄于人,那種傷感是非常沉重的!”
      背恩棄義指辜負(fù)別人對自己的恩義。同“背恩忘義”。漢 桓寬《鹽鐵論 未通》:“反以身勞民,民猶背恩棄義而遠(yuǎn)流亡。”
      拋戈棄甲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食之無味,棄之不甘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這一種雜志,大約小峰是食之無味,棄之不甘也。”
      棄瑕錄用原諒過去的過失,重新錄用。三國 吳 陸瑁《與暨艷書》:“加今王業(yè)始建,將一大統(tǒng),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于進退兩難中。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如棄敝屣丟掉無用的東西,一點也不可惜。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棄情遺世猶言忘情脫俗。明·何景明《七述》:“乃有棄情遺世,餐氣服道,忽迢遙以輕舉,望玉京而徑造。”
      憐新棄舊憐:愛憐;棄:舍,拋。愛憐新的,拋掉舊的。多指喜愛新歡,冷落舊寵。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回:“婦人道:‘你還哄我?你若不是憐新棄舊,再不外邊另有別人。”
      棄舊憐新憐:愛。多指男子拋棄舊寵,愛上新歡。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他心兒里悔,悔。你做的個棄舊憐新,他則是見咱有意,使這般巧謀奸計。”
      棄末反本亦作“棄末返本”。古指棄工商而務(wù)農(nóng)桑。東漢·班固《東都賦》:“抑工商之淫業(yè),興農(nóng)桑之盛務(wù),遂令海內(nèi)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
      割須棄袍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zhàn)敗落魄的樣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故舊不棄故舊:舊交,舊部下;棄:拋棄。不輕易拋棄老朋友、老部下。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彼棄我取別人摒棄的我拿來。指不與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晉·皇甫謐《高士傳·任安》:“性以潔白為治,情以得志為樂,性治情得,體道而不憂,彼棄我取,與時而無爭。”
      不棄草昧草昧:原始,未開化。不嫌棄蒙昧無知的人。用作謙詞。《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棄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樣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拋棄掉。《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屣)也。”
      絕圣棄智圣、智:智慧,聰明。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先秦 孔子《老子》:“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拋妻棄孩拋:丟棄。丟棄妻子兒女。形容逃難時的凄慘狀況。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難》:“望煙塵一派,拋妻棄孩,團圓難再。”
      拋妻棄子拋:丟棄。丟棄妻子兒女。形容逃難時的凄慘狀況或分居兩地的情景。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人生最苦為行商,拋妻棄子離家鄉(xiāng)。”
      棄智遺身謂不與人斗智爭利,忘記自身的存在。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琴詩自樂,遠(yuǎn)游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于人?”
      棄若敝屣亦作“棄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屣)也。”
      棄甲丟盔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走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噬指棄薪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磐傳》:“順少孤,養(yǎng)母,嘗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順不還,乃噬其指,順即心動,棄薪馳歸,跪問其故。”
      棄邪從正謂拋棄邪行,歸向正道。三國·蜀·諸葛亮《為后帝伐魏詔》:“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丟盔棄甲盔:作戰(zhàn)時用的金屬防護帽;甲:作戰(zhàn)時穿的金屬防護衣。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丟掉了。形容打敗仗時逃命的狼狽情形。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辦公室里被各種意外情況搞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樣子。”
      棄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国产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毛片国语|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 | 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一区二区免费播放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