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驕奢淫逸 | 驕:驕橫;奢:奢侈;淫:荒淫;逸:安逸、放蕩。驕縱、奢侈、淫亂、放蕩。形容生活放縱奢移;荒淫無度。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
逸游自恣 | 逸:安閑;自恣:放縱自己。安閑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縱自己。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這趟出來,更是閑情逸致,正要問問沿途的景物。”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茅盾《幻滅》:“他們都是兒女成行,并且職務何等繁劇,尚復有此閑情逸趣,更無怪那班青年了。” |
龍蟠鳳逸 | 如龍盤曲,如鳳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 | 唐 李白《與韓刑州書》:“一登龍門,即聲譽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
一勞永逸 |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費力了。 | 東漢 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
沉湎淫逸 | 過度沉溺于淫樂之中。沉迷酒色,荒淫無度。 | 宋·楊萬里《宋故龍圖閣學士張公神道碑》:“太康敗于甘酒,桀敗于酒池,厲王敗于荒酒,幽王敗于沉湎淫逸。” |
奔逸絕塵 |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
超然自逸 | 超脫世事,安閑快樂。 | 漢·袁紹《與公孫瓚書》:“故為薦書懇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詐,謂天罔可吞,豪雄可滅。” |
逸趣橫生 | 指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 | 清顧祿《桐橋倚棹錄 冢墓》:“[梅花和尚錢堉]醉后落筆,逸趣橫生,自謂醒時不及也。” |
豪情逸致 | 豪情:指興奮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閑脫俗的情趣。興奮豪放的情感和灑脫的情趣。 | 清·梁章鉅《楹聯叢話·三話·上·戲樓舊聯》:“記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侖,豪情逸致,飄飄若仙。” |
旁逸斜出 | 逸:引申為超出。指樹枝從樹干旁邊伸出。 | 茅盾《白楊禮贊》:“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象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 |
讓逸競勞 | 謂安逸之事互相謙讓,勞苦之事互相爭搶。 | 《魏書·孝感傳·吳悉達》:“昆弟同居四十余載,閨門和睦,讓逸競勞。” |
勞思逸淫 | 逸:安逸。指參加實際勞動,才能想到愛惜物力,知道節儉;貪圖安逸就容易放蕩墮落。 | 《國語·魯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
反勞為逸 | 勞:疲勞;逸:安閑,休息。把疲勞轉化為安逸。 | 明·揭喧《兵經百篇·更字》:“我一戰而人數應,誤逸為勞;人數戰而人數休,反勞為逸;逸則可作,勞則可敗。” |
高情逸態 | 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態:安閑的神態。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態。 | 明·湯顯祖《紫釵記·謁鮑述嬌》:“資質秾艷,一生未見;高情逸態,事事過人。” |
以逸待勞 | 逸:安閑;勞:疲勞。用安閑之己待疲勞之敵。指自己養精蓄銳;等敵人疲勞后;待機痛擊疲勞之敵。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曠世逸才 | 曠世:絕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當代少見的出眾的才能。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為盛事。” |
豪奢放逸 | 奢:過分,過多;逸:安閑。氣魄特別豪放,不受任何拘束。 | 《魏書·曲陽侯素延傳》:“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遷上谷太守,后賜爵曲陽侯。” |
好逸惡勞 | 好:喜愛;逸:安閑;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
驚才風逸 | 指驚人的才華像風飄逸。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辨騷》:“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志煙高。” |
騷人逸客 | 同“騷人墨客”。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湖山幽境,風月遨游,實騷人逸客之常情。” |
才藻艷逸 | 才藻:才情和文采,才華;艷:華美;逸;超逸。才華華美超逸。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瑀子籍才藻艷逸,而倜儻放蕩。” |
有勞有逸 | 逸:安閑,逸樂。有勞動的時候,也有安逸的時候。指工作與休息安排得合適恰當。 | 唐·歐陽詹《魯山令李胄宴僚吏序》:“歌發其所自和,舞發其所自樂,窮八荒,竭千鐘,強發揚,課絲竹,則有勞有逸,豈合歡之意歟!” |
逸興遄飛 | 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 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
清新俊逸 | 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 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逸群絕倫 | 指超出世人和同輩。 | 《隋書 楊素傳》:“處道當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
畸流逸客 | 指高行脫俗的隱逸之士。 | 清 厲鶚《〈吳禮部詩話〉跋》:“[明 胡無瑞]嘗跋此冊及《敬鄉錄》云:‘遍舉郡邑,凡有聞者,緝其制作履歷,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語只詞,亦博采旁證。’” |
自暇自逸 | 暇:空閑,閑暇;逸:安樂,安閑。自己找空閑安逸。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5回:“而乃自暇自逸,惟宮臺是飾,必有危亡之禍矣。” |
高人逸士 | 清高灑脫不慕名利的人。 | 宋·陸九淵《黃氏墓志銘》:“梁君去年嘗游廬阜,其談山水之勝,誦高人逸士之文。” |
貪圖安逸 | 追求個人享受。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
逸聞軼事 |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 《四庫全書總目 地理三 武林舊事》:“此十卷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版傳鈔,首尾完具,其間逸聞軼事,皆可以備考稽。” |
沉雄古逸 | 沉雄:深沉雄健;逸:超邁。形容書畫風格沉毅雄健,古樸飄逸。 | 《清史稿·王時敏傳》:“與時敏砥礪畫學,以董源、巨然為宗,沉雄古逸,雖青綠重色,書味盎然。” |
逸輩殊倫 | 指超越同輩,無與比倫。 | 唐張說《為留守奏嘉禾表》:“騰文煒色,九光連合于貞明;逸輩殊倫,百寶駢滋于動植。” |
閑情逸志 | 同“閑情逸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4回:“要知世間好事甚多,誰有那些閑情逸志去做。” |
遺文逸句 |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雖千古茫昧,理世玄遠,遺文逸句,容或可尋,沿途隱顯,方土可驗。” |
逸態橫生 | 指清新美妙的姿態洋溢而出。 | 北周庚信《<趙國公集>序》:“柱國趙國公發言為論,下筆成章,逸態橫生,新情振起,風雨爭飛,魚龍各變。” |
山林隱逸 | 隱居山林的士人。即隱士。 |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韻》:“聽他說話,像幾個山林隱逸。” |
逸以待勞 | 猶以逸待勞。 | 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
勞逸結合 | 逸:原指安樂;安閑。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結合。指既要積極工作;又要適當休息。 | 鄧小平《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搞好勞逸結合,不僅不會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
遁逸無悶 | 見“遁世無悶”。 | 南朝·梁·江淹《無為論》:“欲使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舒卷隨取,進退自然,遁逸無悶,幽居永貞,亦何榮乎?” |
絕倫逸群 | 倫:類;逸:超過。超出眾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 明 朱之渝《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況賢弟未嘗晤接,而才識絕倫逸群,筆則筆,削則削,雖有知我,寧無罪之者哉?” |
暫勞永逸 | 猶一勞永逸。謂以一時的辛勞,換取長久的安逸。 | 漢·張衡《西京賦》:“暫勞永逸,無為而治。” |
一勞久逸 | 見“一勞永逸”。 | 語出漢·楊雄《諫勿許單于朝疏》:“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暫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而不悔也。”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
遺風逸塵 |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教和超逸的事跡。 | 元·俞希魯《至順鎮江志·人材》:“至于高蹈物表,遠引方外,亦皆清雋卓絕志士,是其遺風逸塵,霑被無極。” |
逸塵斷鞅 | 指馬奔跑時揚起塵土,掙斷馬鞅。形容馬跑得很快。 | 唐許堯佐《柳氏傳》:“[許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挾之跨鞍馬,逸塵斷鞅,倏忽乃至。” |
逸興橫飛 | 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 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
龍盤鳳逸 | 喻懷才不遇。 |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即聲譽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
逸聞瑣事 |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 語出《四庫全書總目 地理三 武林舊事》:“此十卷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版傳鈔,首尾完具,其間逸聞軼事,皆可以備考稽。” |
逸韻高致 | 高逸的風度韻致。 | 清歸莊《跋金孝章墨梅》:“孝章逸韻高致,身有仙骨,故其書墨梅,柯干豐姿,意外超妙。” |
逸聞趣事 |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 語出《四庫全書總目 地理三 武林舊事》:“此十卷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版傳鈔,首尾完具,其間逸聞軼事,皆可以備考稽。” |
安安逸逸 | 安閑舒適,自由自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的。” |
逸興云飛 | 指超逸豪放的意興勃發飛揚。 | 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
超逸絕塵 | 謂不拘滯于世俗,超然物外。 | 《宣和書譜·空鲙帖》:“往昔字學之流,其初筆法安在?惟其胸次筆端超逸絕塵,暗合法度,則其草創便為一物之宗。” |
遺聞逸事 | 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 魯迅《南腔北調集·題記》:“然而只有這一本,雖然淺薄,卻還借此存留一點遺聞逸事。” |
心逸日休 | 謂不費心機,反而越來越好。 | 《尚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
逸群之才 | 擁有超過眾人的才能。 | 漢·徐幹《中論·虛道》:“故君子常虛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眾人之上。” |
旁逸橫出 | 猶言到處出沒。 | |
以逸擊勞 | 用充分養息的軍隊攻擊疲勞的敵人。 | 《漢書·趙充國傳》:“今罕羌欲為敦煌、酒泉寇,飭兵馬,練戰士,以須其至,坐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 |
用逸待勞 | 以逸待勞。謂作戰時采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軍奔走疲憊之后,乘機出擊以取勝。 | 《晉書·庾翼傳》:“御以長轡,用逸待勞,比及數年,興復可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