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雙鳧一雁 | 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后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 |
雙棲雙宿 | 宿在一起,飛在一起。比喻相愛的男女形影不離。 | 宋 尤袤《全唐詩話》卷六:“眼想心思夢里驚,無人知我此時情。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
雙管齊下 | 管:筆;齊:同時。雙手執筆同時作畫。比喻為達到某個目的同時采取兩種措施或同時做兩件事情。 |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勢凌風雨,氣傲煙霞。” |
國士無雙 | 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
名利雙收 | 既得名聲,又獲利益。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但愿吾兄從此一帆風順,升官發財,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發,真是名利雙收,再好沒有。” |
一箭雙雕 | 一支箭射中兩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而達到兩個目的。 | 《北史 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
舉世無雙 | 舉:全。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形容稀有罕見。 | 清 錢牧齋《錢牧齋尺牘 答定海縣張紹謙》:“治行比憺惟之卓魯,舉世無雙。” |
德藝雙馨 | 形容一個人的德行和藝術(技藝)都具有良好的聲譽。一般指從事藝術的人。 | 《國語·周語》:“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
和合雙全 | 和:和諧。祝賀新婚夫婦終生和諧,白頭偕老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2回:“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鐲子褪下來,給他帶上,圈口大小,恰如合式,說:‘和合雙全的罷!’” |
色藝雙絕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都絕無僅有,非常美妙。 |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為帝言隴西氏色藝雙絕,帝艷心焉。” |
寡二少雙 | 寡:少。很少有第二個。形容極其突出。 | 東漢 班固《漢書 吾丘壽王傳》:“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湊,以為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
智勇雙全 | 智:智謀。智謀和勇敢兩方面都齊備。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 元 關漢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寸鐵在手,萬夫不當之勇。” |
形單影雙 | 形容人無親無友、孤獨無依 | |
蓋世無雙 | 蓋:壓倒。世上再沒有第二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 |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 降:降臨。福不會接連而來,禍災卻會接踵而至。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我才脫了天條死難……又撞著這般惡魔,他來害我!” |
斗酒雙柑 | 唐馮贄《云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后因以“斗酒雙柑”指春日勝游。 | 唐·馮贄《云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 |
捉奸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 | 奸:通奸;贓:贓物。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自古道:‘捉奸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沒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好事成雙 | 指好事同時到來。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郁四會心一笑,聽他的話,抽足了鴉片,靜待好事成雙。” |
福祿雙全 | 福:福氣;祿:俸祿。既有福氣,又做官,享受俸祿。 | 元·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俺如今福祿雙全,穩拍拍的綠窗下做針線。” |
文武雙全 |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 《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
捉奸見雙,捉賊見贓 | 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須同時抓住奸夫淫婦,捉拿盜賊必須同時抓住贓物。指做事必須要有證據。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自古道:‘捉奸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沒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雙斧伐孤樹 | 指嗜酒好色,摧殘身體。 | 《元史·阿沙不花傳》:“而惟曲蘗是耽,妃姬是好,是猶雙斧伐孤樹,未有不顛仆者。” |
一雙兩好 | 比喻夫婦美好相稱。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雙兩好。” |
當世無雙 | 當前世上沒有能相比的。無雙;沒有兩個;意即只有一個。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褒賢》:“東方朔自稱辨略,消堅釋石,當世無雙。” |
海內無雙 | 海內:四海之內,舊指中國,現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內獨一無二。 | 漢·東方朔《答客難一首》:“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 |
雕玉雙聯 | 雕玉:用玉雕成,形容華美、工巧;雙聯:律詩中相對偶的兩句。形容屬對極為精巧。 | 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寸截金為句,雙雕玉作聯。” |
一矢雙穿 | 猶一箭雙雕。 | 清·陳天華《獅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還他個一矢雙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進,一舉兩得。 |
雙瞳剪水 | 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 唐·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 |
雙拳不敵四手 | 一個人打不過眾人。指寡不敵眾。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雙拳不敵四手。” |
色藝無雙 | 色藝:容貌和技藝。姿色和技藝沒有第二個人可比。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第五卷:“小旦馬大保,為美臣子,色藝無雙。” |
才氣無雙 | 英勇的氣慨,天下沒有第二個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
雙豆塞耳 | 塞:堵。兩粒豆子堵塞雙耳。指聽不到聲音。比喻不聽忠告。 | 《陰符經·注》:“雙豆塞耳,不聞雷霆;一椒驚舌,不能立言。” |
才貌雙絕 | 才學相貌都好。同“才貌雙全”。 | 明 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聞足下大名,果然才貌雙絕。” |
丈夫雙淚不輕彈 | 丈夫:成年的男子;彈:用手彈灑。大丈夫不輕易流淚。 | 元·李洞《雙調夜行船·送友歸吳》:“丈夫雙淚不輕彈,都付酒杯間。” |
成雙成對 | 見“成雙作對”。 | 《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講到姐姐今日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不請得是成雙成對的媒妁,余外更多著一位月下老人。” |
才貌雙全 | 形容人的才學高;容貌姣美。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風月瑞仙亭》:“孩兒見他文章絕代,才貌雙全,必有榮華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
雙桂聯芳 | 比喻兄弟二人俱獲功名。 | 元·施惠《幽閨記·衣錦還鄉》:“且喜雙桂聯芳,已遂凌云之志。” |
進退雙難 | 見“進退兩難”。 | 明·孫柚《琴心記·家徒四壁》:“可怪進退雙難,羝羊觸藩偏困。” |
日下無雙 | 京城無人可比。比喻才能出眾。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黃香傳》:“讀所未嘗見書,謂諸王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黃童也。’” |
福無雙至 | 雙:成雙地;至:到來。幸運的事情不會接連而來。 | 漢 劉向《說苑 權謀》:“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 |
慈明無雙 | 贊揚兄弟或平輩中之最負聲望者。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荀爽傳》:“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
雙宿雙飛 | 宿在一起,飛在一起。比喻相愛的男女形影不離。 | 無名氏《雜詞》:“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 |
絕世無雙 | 絕世:冠絕當代;無雙:獨一無二。姿才超眾,天下無與倫比。 |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一:“我看此女妖嬈艷冶,絕世無雙。” |
比翼雙飛 | 比翼:翅膀緊靠翅膀;雙飛:成雙地并飛。借比翼鳥的雙宿雙飛;比喻夫妻形影不離心心相印。 | 《爾雅 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
天下無雙 | 天下找不出第二個。形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 |
成雙作對 | 配成一對。 |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曠夫,買吃了成雙作對。 |
貫斗雙龍 | 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 據《晉書·張華傳》載:“晉張華善望氣,見斗牛間常有紫氣,固命雷煥為豐城令訪之。煥到縣,掘獄屋基,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華與煥各佩其一。后華死,失劍所在。煥死,煥子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下續示例] |
一雕雙兔 | 唐李林甫、張九齡、裴耀卿并為相,李抑揚張、裴自得,張裴二人罄折卑遜,時人竊言“一雕挾兩兔”。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及《新唐書·李林甫傳》。后因以“一雕雙兔”謂三人并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兩人受其挾制。 | 唐李林甫、張九齡、裴耀卿并為相,李抑揚張、裴自得,張裴二人罄折卑遜,時人竊言“一雕挾兩兔”。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及《新唐書·李林甫傳》。 |
雙喜臨門 | 謂兩年喜事一齊到來。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7回:“你屋里恭喜了,大相公也喜了。一天生的,真正雙喜臨門。” |
一語雙關 | 一個詞或一句話關涉到兩個意思;(即表面上是一個意思;暗中又含另一個意思)。 | 浩然《艷陽天》第86章:“又轉臉看看彎彎繞這伙子人,一語雙關地說:'我再宣布一聲,誰想渾水摸魚,挑撥是非,那是辦不到。'” |
拿奸拿雙 | 奸:通奸。捉拿通奸要有成雙的人證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9回:“拿奸拿雙,拿不住雙,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捉賊要贓,捉奸要雙 | 贓:贓物;奸:通奸。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 |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村長!捉賊要贓,捉奸要雙,當了婦救會長就不說理了。” |
福壽雙全 | 幸福和年壽兩樣全備。 | 《紅樓夢》第五二回:“老祖宗只有伶俐聰明過我十倍的,怎么如今這么福壽雙全的?” |
捉賊見贓,捉奸見雙 | 贓:贓物;奸:通奸。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 |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常言道:‘捉賊見贓,捉奸見雙。’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還我奸夫來便罷,若沒奸夫……,我與你要見一個明白!” |
捉賊捉贓,捉奸捉雙 | 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為根據。 |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贓,捉奸捉雙。’此雖俚言,極為有道。” |
忠孝雙全 | 忠:效忠,忠君;孝:孝敬。忠于君主與孝敬父母都做到了。 | 老舍《趙子曰》:“老人撅著胡子告訴他:‘忠孝雙全,才是好漢!’” |
拿賊要贓,拿奸要雙 | 贓:贓物;奸:通奸。捉賊要有贓證,捉奸要有成雙人證。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 | 元·馬致遠《還牢末》第一折:“那梁山泊果然有個李逵,原來孔目結交賊人?二嫂,你曉得拿賊要贓,拿奸要雙,如今那匾金環子在誰人收著?” |
雙足重繭 | 形容奔走勞苦。 | 《淮南子 修務訓》:“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