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釋車下走 | 釋:放下,放開。下車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靜。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shù)百數(shù),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shù)百步,以馬為不進(jìn),盡釋車而走。” |
安步當(dāng)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dāng):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quán)當(dāng)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連車平斗 | 形容冗員很多。 | 唐 張鷟《朝野僉載》第四卷:“補(bǔ)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
馬龍車水 | 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 清 捧花生《畫舫余譚》:“馬龍車水,過者如云。” |
車水馬龍 | 車絡(luò)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游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jié)隊(duì);繁華熱鬧的場面。也作“馬龍車水”。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jì)上 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
前車之鑒 | 前車:前面的車子;鑒:鏡子。前面車子翻了的教訓(xùn)。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來的教訓(xùn)。 |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后車戒。’” |
老牛拉破車 |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不講究效率。 | 吳強(qiáng)《紅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時候解決戰(zhàn)斗?還是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的嗎?” |
車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時候總有辦法可想。 | 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高大哥,‘車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爺不會餓死睡家鳥’的。” |
輕車熟路 | 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種工作很熟悉;干起來不費(fèi)力。 | 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 |
車軌共文 | 文;文字。車軌統(tǒng)一,文字一致。比喻統(tǒng)一一致。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 |
覆車之轍 | 覆車:翻車;轍: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xùn)。 | 《舊五代史·晉書·李專美傳》:“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以賞無賴之軍,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
車攻馬同 | 攻:堅固精致;同:齊聚。戰(zhàn)車堅固,戰(zhàn)馬整齊。形容軍容極盛。 | 《詩經(jīng)·小雅·車攻》:“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
學(xué)富五車 | 學(xué)問很多;有五車書。形容讀書很多;學(xué)識淵博。富:豐富;五車:指五車書;形容書很多。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快犢破車 | 跑得快的牛犢會把車?yán)1扔髂贻p氣盛的人應(yīng)當(dāng)懂得克制。 | 《晉書·石季龍載記》:“快牛為犢子時,多能破車,汝當(dāng)小忍之。” |
車載斗量 | 載:裝載。用車裝;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車載”。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權(quán)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國 吳 韋昭《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shù)。” |
車量斗數(shù) | 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shù)量很多,不足為奇。 | 清·秋瑾《精衛(wèi)石》第一回:“這真是……車量斗數(shù)的功德,為什么倒無人肯做呢?” |
公車上書 | 公車:漢代官署名。指舉人進(jìn)京應(yīng)試。特指入京會試的士人上書言事。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東方朔傳》:“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干奏牘。” |
寶馬香車 |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 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濱應(yīng)制》:“寶馬香車清渭濱,紅桃碧柳禊堂春。” |
腹載五車 | 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杯水車薪 | 杯水:一杯水;車薪:一車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對解決困難作用不大。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
書讀五車 | 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舟車勞頓 |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 錢鐘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
致仕懸車 | 致仕:辭官;懸車:古代官員一般至七十歲告老引退,把車子懸掛起來不用。指告老辭官,退休家居。 | 東漢·班固《漢書·薛廣德傳》:“與丞相定國、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俱乞骸骨,皆賜安車駟馬。東歸沛……縣其安車傳子孫。” |
擲果盈車 | 盈:充滿。比喻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 | 明·梅鼎祚《玉合記·炯約》:“其人如玉,空教擲果盈車,當(dāng)此春景融和,不奈鄉(xiāng)心迢遞。” |
怒臂當(dāng)車 | 怒臂:螳螂發(fā)怒用臂膊阻擋車輪。比喻與強(qiáng)者為敵,不自量力。 | 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俠晤》:“小生怒臂當(dāng)車,自取戮辱,慚愧慚愧!” |
下車泣罪 | 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guān)切。 | 西漢 劉向《說苑 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
引車賣漿 | 拉大車的;做小買賣的。指平民百姓。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 |
隨車致雨 | 謂時雨跟著車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為民解憂。 | 《后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 |
熟路輕車 | 見“熟路輕轍”。 |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一任恁地網(wǎng)天羅,怎禁俺熟路輕車。” |
十步香車 | 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
禽困覆車 | 禽獸被圍捕急了,也會把人的車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無路時就會冒險。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樗里子甘茂列傳》:“韓公仲使蘇代謂向壽曰:‘禽困覆車。’” |
云車風(fēng)馬 | 云為車,風(fēng)為馬。天上神靈的馬。 | 晉·傅玄《吳夢歌》:“云為車兮風(fēng)為馬。” |
馬足車塵 | 喻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 秋瑾《申江題壁》:“馬足車塵知己少,繁弦急管正聲稀。” |
螳臂當(dāng)車 | 螳螂奮舉前腿來擋住車子前進(jìn);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勝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辦不到的事;必然失敗。 | 先秦 莊周《莊子 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
泥車瓦馬 | 見“泥車瓦狗”。 | |
覆車之戒 | 比喻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xùn)。 | 《晉書 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jié),不忌覆車之戒,陵上無禮,悖言自口。” |
鮮車怒馬 | 怒:氣勢強(qiáng)盛。嶄新的車,肥壯的馬。形容服用講究,生活豪華。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第五倫傳》:“蜀地肥饒,人吏富貴,掾吏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dá)。” |
杯蛇鬼車 | 指因疑慮、驚懼導(dǎo)致幻覺中產(chǎn)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車,傳說中的九頭鳥。 | 《水滸傳》第九五回:“況我兵驚恐,凡杯蛇鬼車,風(fēng)兵草甲,無往非撼志之物。” |
馬咽車闐 | 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 清·蔣仁錫《燕京上元竹枝詞》:“馬咽車闐拉雜聲,火光照火月光明。” |
安車蒲輪 | 讓被征請者坐在安車上,并用蒲葉包著車輪,以便行駛時車身更為安穩(wěn)。表示皇帝對賢能者的優(yōu)待。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jì)》:“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征魯申公。” |
甘雨隨車 | 舊時稱訟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話。 | 《太平御覽》第十卷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訴曰:‘人等是公百姓,獨(dú)不迂降。’回赴,雨隨車而下。” |
輔車相依 | 輔:面頰骨;車:牙床。面頰骨和齒床互相傍依。比喻關(guān)系密切;互相依靠。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下車伊始 | 下車:舊指新官剛到任。伊始:開始。舊指新官剛到任;現(xiàn)比喻帶著工作任務(wù)剛剛到一個地方。 | 《隋書 劉行本傳》:“然臣下車之始,與其為約。此吏故違,請加徒一年。” |
膏車秣馬 | 為車上油,給馬喂料。指準(zhǔn)備起程。語出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 語出唐·韓愈《送李愿歸盤 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記·欽取回朝》:“羨調(diào)和鼎鼐,便膏車秣馬好歸來。” |
滿車而歸 | 滿:滿滿地;歸:返回。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 明·李贄《又與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茲尚未厭足,如餓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為游嵩少。” |
丟卒保車 | 本是象棋術(shù)語。后比喻丟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 京劇《龍江頌》第一場:“為了堵江救旱,我們是會損失一些,這照我們下棋的說法,就叫做‘丟卒保車’。” |
南船北車 | 比喻行蹤不定。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蹤,南船北車,又在不定耳。” |
博覽五車 | 博:廣博;五車:五車書。廣泛閱讀很多書籍。形容學(xué)識淵博。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nèi)廣羅千古。” |
日誦五車 | 一天誦讀好多書。五車,形容書多。 | 宋·朱熹《答陳師德書》:“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于學(xué)哉?” |
香車寶馬 |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 唐·韋應(yīng)物《長安道》詩:“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zhuǎn)避馳道。” |
弊車駑馬 | 敝:破;駑馬:劣馬。破車劣馬。比喻清廉儉樸。 | 西漢·劉向《說苑·臣術(shù)》:“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 |
老牛破車 | 老牛拉著破車。比喻做事慢;成績小;工作效率低。 | 《宋書 顏延之傳》:“常乘贏牛笨車,逢峻鹵簿,即屏往道側(cè)。” |
載鬼一車 | 載:乘載。載了一車鬼,比喻十分荒誕。 | 《周易·睽》:“見豕負(fù)涂,載鬼一車。” |
車擊舟連 | 車相撞,船相連。極言車船之多。 | 唐 柳宗元《故嶺南鹽鐵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試大理評事佐荊南兩稅使,督食饒給,車擊舟連。” |
鹿車共挽 | 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挽:拉。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 《后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xiāng)里。” |
覆車之鑒 |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xùn)。 | 晉 王隱《蜀記》:“公孫述據(jù)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 |
斗量車載 | 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shù)量很多,不足為奇。 | 《三國志 吳志 孫權(quán)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shù)。” |
閉門造車 |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規(guī)格;關(guān)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現(xiàn)用以比喻不進(jìn)行調(diào)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符合客觀實(shí)際。 | 宋 朱熹《<四書>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
書富五車 | 富:豐富;五車: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xué)識淵博。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真?zhèn)€胸中書富五車,筆下句高午古。” |
舍車保帥 | 象棋用語,比喻在某些斗爭中,為保全主要的人物,就把責(zé)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