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鼎的成語

      有關鼎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鼎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大名鼎鼎鼎鼎:聲威盛大的樣子。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你一到京打聽人家,像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春秋鼎盛春秋:年齡。人年齡正處在旺盛、強壯之際。舊時比喻人正當壯年;精力充沛。漢 賈誼《新書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儀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若比,況莫大諸侯權勢十此者乎?”
      力能扛鼎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三足鼎立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扛鼎抃牛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斗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斗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 漢·楊雄《法言·淵騫》:“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抃牛,非絕力也?”
      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幕燕鼎魚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魚”比喻處境極危,即將覆滅。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人聲鼎沸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
      海內鼎沸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后漢書 袁術傳》:“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于諸何如?”
      鼎玉龜符舊指傳國之寶及受命之符箓。清·葉廷琯《海錄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讓取之也殊途,鼎玉龜符成之也一致。”
      鼎成龍去《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
      鑄鼎象物鼎:古代炊器,三足兩耳,也指傳國重器。禹收集九州金屬而鑄成的九鼎之上所鑄各種物品圖像。稱頌君王有德。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鼎足而三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崔秀才》:“內則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元湯式《一枝花 贈王馬杓》套曲:“縱然道夏鼎商彝休將做寶貝啶,也不似他情忺。”
      鼎鼎有名鼎鼎:盛大的樣子。非常有名。宋 陸游《歲晚書懷》:“殘歲堂堂去,新春鼎鼎來。”
      舉鼎拔山能將大鼎舉起,能將高山拔動。比喻力大氣壯。明·張四維《雙烈記·虜驕》:“王基霸業今朝定,舉鼎拔山蓋世強。”
      鐘鳴鼎食擊鐘奏樂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華、排場。鐘鳴:吃飯時敲鐘;鼎食:列鼎而食。唐 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染指于鼎鼎:古代用青銅制成的炊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點湯。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左傳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
      革故鼎新除去舊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換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舊的。《周易 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鼎湖龍去同“鼎成龍去”。唐·杜甫《驪山》詩:“鼎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
      鼎鑊刀鋸鼎:古代烹用的青銅器物。鑊:大鍋。鼎鑊: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稱最殘酷的刑罰。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若見此奸賊,必手刃其頭……雖赴鼎鑊刀鋸,亦無恨矣。”
      鼎分三足見“鼎足三分”。《水滸傳》第二十回:“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
      問鼎中原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鼎新革故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掉舊的,建立拳的。《周易 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一代鼎臣見“一代宗臣”。《南史·丘靈鞠傳》:“公為一代鼎臣,不可復為覆餗sù。”
      鼎足之勢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晉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
      拔山舉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秦并六國平話》卷下:“籍是時年方二十四,力敵萬夫,有拔山舉鼎之威。”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敬詞,多用于求人相助時的客氣話。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15章:“對于石云彪一類人物,理應鼎力相助。”
      舉鼎絕臏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九鼎一絲同千鈞一發,比喻非常危急。明 宋濂《同公塔銘》:“嗚呼,賢首之宗不振久矣,凜乎若九鼎一絲之懸。”
      鼎鼐調和相傳商武丁問傅說治國之方,傅以如何調和鼎中之味喻說,遂輔武丁以治國。后因以“鼎鼐調和”比喻處理國政。相傳商武丁問傅說治國之方,傅以如何調和鼎中之味喻說,遂輔武丁以治國。
      函牛之鼎函:包含,包容。能容納一頭牛的大鼎。形容氣勢宏大。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夫函牛之鼎沸,而蠅蚋不敢入。”
      革舊鼎新同“革故鼎新”。明·李贄《代深有告文》之二:“切以誦經者,所以明心見性,禮懺者,所以革舊鼎新。”
      拔山扛鼎拔:拔起來。扛:兩手舉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為青銅鑄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舉起鼎。形容力大無比。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鼎鼎大名鼎鼎:名聲盛大的樣子。很大的名氣。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為我們講經學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著一本《左傳事緯》照本宣科。”
      九鼎不足為重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宋·傅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鼎鐺玉石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侈。唐 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瓜分鼎峙比喻國土分裂,群雄對立。《新唐書 李軌傳》:“隋亡,英雄焱起,號帝王者瓜分鼎峙。”
      天下鼎沸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騰。比喻社會動蕩,政局不穩,人心煥散,惶惶思變。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由是天下鼎沸,奸兇并爭。”
      鼎魚幕燕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處于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南朝 梁 蕭統《文選 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扛鼎拔山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史記 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龍去鼎湖指帝王去世。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
      鐘鼎山林比喻富貴和隱逸。宋·辛棄疾《臨江仙·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梁》詞:“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漢,鐘鼎山林無限悲。”
      一言九鼎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列鼎而食形容豪門貴族的奢侈生活。《孔子家語 致思》:“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九鼎大呂比喻說得話力量大,分量重。《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匡鼎解頤《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頤”謂講詩清楚明白,非常動聽。《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清·沈起鳳《諧鐸·呂仙寶筏》:“君文氣息逼似《兩京》,次者亦韓潮蘇海,若以此獵取功名,譬猶執商彝夏鼎鬻諸五都之肆,非弗寶貴,而無如識者希也。”
      牛鼎烹雞用煮一頭牛的大鍋煮一只雞。比喻大材小用。《后漢書·邊讓傳》:“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調和鼎鼐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鼎足而立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像鼎那樣三只腳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勢或力量三方面相持。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笙歌鼎沸形容樂聲歌聲熱鬧非常。宋·吳自牧《夢粱錄·清明節》:“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鼎鐺有耳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潛圖問鼎問鼎:詢問鼎的大小輕重,比喻篡奪。比喻企圖暗中篡奪。南朝·齊·武帝《誅張敬兒詔》:“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設征祥,潛圖問鼎。”
      群情鼎沸形容群眾的情緒異常激動,平靜不下來。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忽遘此變,群情鼎沸,副總統及各督軍、省長,馳電督責。”
      魚游沸鼎,燕巢飛幕沸:開水;鼎:古代鍋類器皿;巢:筑巢。魚在開水鍋里游,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危險,快要滅亡。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方當系頸蠻邸,懸首稿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言重九鼎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禁鼎一臠御用鼎器中的一塊肉。比喻珍美之物。明沈鯉《<張太岳集>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臠,嘗者可以知其味已。”
      鳴鐘列鼎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鐘,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后因用“鳴鐘列鼎”或“鳴鐘食鼎”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
      彝鼎圭璋比喻典雅出眾。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大家圍著一看,只見狀元清華豐采,榜眼凝重安詳;到了那個探花,說甚么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只他那氣宇軒昂之中不露一些紈袴,溫文儒雅之內不粘一點寒酸。真真是彝鼎圭璋,熙朝人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日本免费一区尤物| 天堂va在线高清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心情潘金莲|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拳头交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