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不過爾爾 | 爾爾:如此如此。不過如此而已。 | 清 沈復《浮生六記 浪游記快》:“其紅門局之梅花,姑姑廟之鐵樹,不過爾爾。” |
爾虞我詐 | 爾:你;虞:猜測。意思是我騙你;你騙我;互相欺騙。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溫文爾雅 | 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爾雅:文雅。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 |
出爾反爾 |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
不得不爾 | 得:能;爾:如此。不得不這樣。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司馬芝傳》:“今諸典農,各言‘留者為行者宗田計,課其力,勢不得不爾。’” |
爾詐我虞 | 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聊復爾爾 | 姑且如此而已。同“聊復爾耳”。 | 明 劉璋《鳳凰池》第一回:“那萬生舞罷了,輕輕放在匣里,神色自若。那些看的人沒一個不喝采。云生也大叫道:‘神乎技矣!’萬生答道:‘未能免俗,聊復爾爾。’” |
卓爾不群 | 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 東漢 班固《漢書 景十三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 |
新婚燕爾 | 在剛結婚的歡樂里。燕爾:歡樂的樣子。 | 元 戴善夫《風光好》:“俺兩個相見時,則他那舊性全無,共妾身新婚燕爾。” |
聊復爾耳 | 姑且如此而已。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
國爾忘家 | 爾:助詞。為了國家而不顧家庭。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 |
爾汝之交 | 爾汝:古人彼此以爾汝相稱,表示親昵。指不拘形跡,十分親昵的交情。亦作“爾汝交”。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劉孝標注引《文士傳》:“少與孔融作爾汝之交,時衡未滿二十,融已五十。” |
爾汝交 | 爾汝:你。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昵,不分彼此的交情。 | 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 鮑溶》:“與李端公益少同袍,為爾汝交。” |
燕爾新婚 | 原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后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 | 元 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狀元下馬就親,洞房花燭,燕爾新婚。” |
諾諾爾爾 | 爾爾:如此如此。是,就這樣辦。 |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 |
何其相似乃爾 | 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 |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講的人不知疲倦,聽的人若無其事。形容徒費唇舌。 | 《詩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爾為爾,我為我 | 爾:你。你是你,我是我。指兩者界限分明,互不沾邊。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公孫丑》:“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爾焉能浼我哉!” |
戚戚具爾 | 戚戚:互相親愛的樣子。具:俱,都。爾:邇,靠近。指兄弟友愛。 | 《詩經·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
渙爾冰開 | 猶言渙然冰釋。 | 南朝·梁·何炯《答釋法云書難范縝<神滅論>》:“鉆仰淵秘,渙爾冰開。” |
爾雅溫文 | 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 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爾雅溫文,且又性情蘊藉,聰穎過人。” |
莞爾而笑 | 形容微笑的樣子。 | 《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泄而去。” |
雍容爾雅 | 見“雍容閑雅”。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當下牛布衣吟詩,張鐵臂擊劍,陳和甫打哄說笑,伴著兩公子的雍容爾雅,蘧公孫的俊俏風流,楊執中古貌古心,權勿用怪模怪樣。” |
國爾忘家,公爾忘私 | 為了公事而忘記私事,為了國事而忘記家事。形容一心為公為國。 | 魯迅《兩地書》:“而當時改革的人,個個似乎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一種國爾忘家,公爾忘私的氣概。” |
卓爾獨行 | 謂超越眾人,不隨俗浮沉。 | 《后漢書·東海恭王彊珙傳》:“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于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志。”李賢注:“《前書》曰:‘卓爾不群者,河間獻王近之矣。’” |
此疆爾界 | 謂劃分疆界,彼此阻隔。 | 《詩·周頌·思文》:“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 |
公爾忘私 | 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 | 明·李贄《晃錯》:“[晃錯]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晃氏之不安矣。” |
遐爾聞名 | 形容名聲大,遠近都知道。 | |
率爾成章 | 率爾:不經思索,隨意地。不加思索,下筆成文。形容寫文章粗疏草率,不認真。 |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詩云:‘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后人多說率爾成章,不知江左嘗有人于紙尾寄洞庭霜三百顆。” |
新昏宴爾 | 見“新婚燕爾”。 |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文理》:“以謂凡對明月與聽霖雨,必須用此悲感,方可領略,則適當良友乍逢及新昏宴爾之人,必不信矣。” |
率爾操觚 | 觚:方木,古人用它來書寫。率爾: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沒有慎重考慮,輕率地寫。 | 晉 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
宴爾新婚 | 原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后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 | 《詩經·邶風·谷風》:“燕爾新婚,如兄如弟。” |
新婚宴爾 | 宴爾:快樂愉悅,亦作“燕爾”。形容新婚快樂。亦作“燕爾新婚”、“新婚燕爾”。 |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文理》:“必須用此悲感,方可領略,則適當良友乍逢及新婚宴爾之人,必不信矣。” |
吊爾郎當 | 形容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 | |
卓爾出群 | 卓爾:特出的樣子。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 | 《陳書·陸瑜傳》:“晚生后學,匪無墻面,卓爾出群,斯人而已。” |
蕞爾彈丸 | 蕞爾:小的樣子;彈丸:比喻地方很小。形容極小。 | 清·王韜《琉事不足辨》:“雖蕞爾彈丸,弱小不能自強,而既托日本之宇下,又入貢中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