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救世主 | 基督徒對耶酥的稱呼。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鉆進了駕駛樓,像救世主一樣微笑著向他招招手,就坐著汽車跑得一溜煙不見了蹤影?!?/td> |
本位主義 | 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六)本位主義,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 |
個人主義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
犬馬戀主 | 喻臣下眷懷君上。 | 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踴躍之懷,瞻望反側,不勝犬馬戀主之情?!蹦铣に巍U照《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狐涂懷窟志,犬馬戀主情。” |
主憂臣勞 | 憂:憂患。君主有了憂患,臣下就要為他效力。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td>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td> |
官僚主義 |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 毛澤東《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第二,動員群眾的方式,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td>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上篇:“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明·洪應明《菜根譚》:“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td> |
現實主義 | 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 毛澤東《論持久戰》:“雖可能有張伯倫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 |
唯心主義 | 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哲學觀點。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禁止人們跟謬誤、丑惡、敵對的東西見面,跟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東西見面。” |
六神無主 |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td> |
狗吠非主 |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踐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td> |
本本主義 | 盲目地照搬書本或僵硬地憑上級指示辦事,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作風。 |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也同樣是最危險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td> |
經驗主義 | 指憑自己的經驗來處事的世界觀 | 鄧小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這種惡劣的經驗主義,使我們遭受了嚴重的損害?!?/td> |
當家作主 | 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對于分內的事務挑重擔;盡心負責。也比喻人民有權力;有義務參加治理國家大事。 | 沙汀《風浪》:“申大嫂可以說是全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聽她安排。” |
人道主義 | 道:道義。關心人類幸福。 | 老舍《代語堂先生擬赴美宣傳大綱》:“真要是把老漁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魚,未免有悖于人道主義。” |
形式主義 | 給予形而上學的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種哲學。 |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 |
自由主義 | 主張個人自由發展、自由表現的看法或人生觀 |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但是自由主義取消思想斗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結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td> |
主觀主義 | 由腦子或感官感覺內部的條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據客觀情況加以分析的處事方法。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第一種:主觀主義的態度。” |
教條主義 | 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 | 毛澤東《矛盾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td> |
怨家債主 | 佛教語,指與我有冤仇的人。 | 唐 孔思義《造像題記》:“業道受苦及怨家債主,悉愿布施歡喜,速得神生凈土?!?/td> |
物歸原主 | 把東西歸還原來的主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
反客為主 | 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或變次要為主要。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 |
機會主義 | 利用機會或情況的技巧、策略或實踐,特別是很少顧及原則或最后結果。 |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這種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導,是不是要產生機會主義錯誤,或者盲動主義錯誤呢?” |
主客顛倒 | 比喻事物輕重大小顛倒了位置。 | 施蟄存《滇云浦雨話從文》:“由此,從文有了一個固定的職業,有月薪可以應付生活。但這樣一來,寫作卻成為他的業余事務,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顛倒?!?/td> |
不由自主 |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td> |
獨立自主 | 自主:自己作主。不依賴別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別人控制。 | 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買辦,然后是獨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買辦?!?/td> |
主少國疑 |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 |
擇主而事 | 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為他辦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
東道主人 | 見“東道主”。 | 《周書·文帝紀上》:“令親人蔡儁作牧河濟,厚相恩贍,以為東道主人?!?/td> |
物各有主 | 主;主人。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 宋·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
保守主義 | 守舊、不想改進的思想和行為。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御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td> |
吠非其主 | 吠:狗叫。狗朝著外人亂叫。舊比喻各為其主。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td> |
悲觀主義 | 對世事所懷消極看法的處世觀 |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投降主義根源于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 |
主守自盜 | 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 | 《漢書 刑法志》:“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顏師古注:“即今律所謂主守自盜者也?!?/td> |
喧賓奪主 | 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喧:聲音大;賓:客人;奪:壓倒;超過。 | 清 阮葵生《茶余客話》:“余仿為之,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不論酒而論香,是為喧賓奪主。” |
心不由主 | 為情感所激動,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 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td> |
額外主事 | 明清時為各部司員的低級官吏。一般由沒有考中庶吉士的進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賞賜。 | |
主次不分 | 指人辦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 |
打定主意 | 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 曾樸《孽?;ā返谄呋兀骸按蚨ㄖ饕猓桶炎约横蚣藭缏毜木売?,詳細敘述,參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職。” |
各為其主 | 各人為自己的主人效力。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關羽傳》:“彼各為其主,勿追也?!?/td> |
一家之主 | 家庭的當家人。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
一客不煩二主 | 一個人全部承擔,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2回:“一客不煩二主,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
主賢臣良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唐·白居易《敢諫鼓斌》:“聲聞于外、以彰我主賢臣良?!?/td> |
地主之誼 | 即招待外地來的客人;當地主人應盡的義務。地主:當地的主人。誼:情誼。 |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
主憂臣辱 | 君主有憂患是作臣子的恥辱。 | 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札》:“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微不周?!?/td> |
物歸舊主 | 主:主人。物品歸于原來擁有它的主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
鵲巢鳩主 | 同“鵲巢鳩居”。 | 清·蔣士銓《賀新涼·再疊韻束心齋》:“費商量、虎威狐假,鵲巢鳩主?!?/td> |
一物一主 | 一件物品有一個主人。指物品有歸宿。 | 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這披掛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來?!?/td> |
迭為賓主 | 輪流做主人請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有時迭為賓主,不過清茶寡飯,不設酒肴,以此為常。” |
主情造意 | 指為首的、主謀的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把白勝押到廳前,便將索子捆了,問他主情造意?!?/td> |
冤有頭,債有主 | 冤有冤頭,債有債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須找為主的人。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劍門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頭,債有主?!?/td> |
倉卒主人 | 倉卒:匆忙。客人突然到來,倉促中招待不周,難盡主人之禮。 |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四卷:“有倉卒客,無倉卒主人?!?/td> |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 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元史·太祖本紀》:“吾聞東方有稱帝者,天無二日,民豈有二主耶?” |
主辱臣死 | 主:君主。君主蒙受恥辱,臣子只有以死報之。 | 宋·張孝祥《代諸父祭伯父文》:“忠憤激發,肝膽輪囷,主辱臣死,臣敢愛身?!?/td> |
打狗看主 |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給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處理壞人下事要顧全其后臺的情面。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九回:“不知原來家中大小姐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
當家做主 | 當家:主持家務。本指主管家政,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要當支書,就得認真地當家做主?!?/td> |
不主故常 |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于老的一套。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