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暴殄天物 | 暴:殘害;殄:滅絕;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萬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后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 《尚書 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自暴自棄 |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于落后。暴;糟蹋;棄:鄙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暴發戶 | 指突然發了財得了勢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暴取豪奪 | 豪:強橫。用暴力劫奪。 | 宋 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于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狂風暴雨 | 大風大雨。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 | 宋 梅堯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風暴雨忽無憑。” |
暴露無遺 | 暴露:顯露;顯現;遺:遺漏。全部、徹底地暴露了出來;沒有絲毫遺漏。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只要在這里發現敵人主力,那敵人一切詭計就暴露無遺。” |
除暴安良 | 暴:暴徒;泛指給人民帶來危害的人;安:安順、安撫;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為非作歹的壞人;安撫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0回:“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
禁暴誅亂 | 禁除暴行,誅殺叛亂。 | 漢 賈誼《過秦論》:“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 |
臉紅筋暴 | 形容發急或發怒時面部紅脹,青筋暴起的樣子。 | |
一暴十寒 |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不忙不暴 | 態度縱容,不忙亂,不急躁。 | 《董西廂》卷二:“不緊不慌,不驚不怕,不忙不暴。” |
暴內陵外 | 暴:殘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對內殘害百姓,對外欺壓弱小。 | 《周禮 夏官 司馬上》:“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 |
暴跳如雷 | 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一樣猛烈。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
鸮鳴鼠暴 | 鸮鳥鳴叫,老鼠肆暴。比喻惡人氣焰囂張。 | 明·夏完淳《周公論》:“鸮鳴鼠暴,竟為酷禍,所謂猶豫之失也。” |
以眾暴寡,以強凌弱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對方。 |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于是一鄉自為一國,一姓自為一群,以眾暴寡,以強凌弱。” |
鎩羽暴鱗 | 飛鳥羽毛脫落,養魚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處境極為困難。 | 南朝·宋·鮑照《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
擒奸討暴 | 暴:豪強。指捕捉奸人,討伐強暴。 | 三國·魏·曹操《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奸討暴,百姓獲安。” |
馮河暴虎 | 猶言暴虎馮河。 | 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
急風暴雨 |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風雨。形容聲勢浩大;來勢兇猛。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
十寒一暴 | 凍十天,曬一天。比喻做事時而抓緊,時而懈怠,進展不快。 | 金·元好問《戲題新居二十韻》:“就中此宅尤費手,官織工材半傭顧。十寒一暴半載強,才得安床置鐺釜。” |
革奸鏟暴 | 清除奸佞,鏟除暴虐。 | |
飄風暴雨 | 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 管仲《管子 小匡》:“時雨甘露不將,飄風暴雨數臻。” |
三尸暴跳 | 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 |
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對方。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自是之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
荒時暴月 | 荒:五谷不收;暴:兇。指荒年或青黃不接的時候。 |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
上嫚下暴 | 同“上慢下暴”。 | |
無寇暴死 | 在沒有變亂的情況下就死于非命。 | |
鼓睛暴眼 | 眼睛突出的樣子。 |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還要難于接近的逆鱗。” |
暴戾恣睢 | 暴戾:殘暴兇狠;恣睢:橫行霸道。形容兇狠殘暴;任意妄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 |
橫征暴斂 | 橫:蠻橫;征:征發;征稅;斂:搜刮。強橫殘暴地征收苛捐雜稅。形容反動統治階級貪婪兇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 清 吳趼人《痛史》:“名目是規劃錢糧,措置財賦,其實是橫征暴斂,剝削脂膏。” |
橫賦暴斂 | 橫、暴:殘暴,強橫,兇狠;賦、斂:征稅,聚財。強橫殘暴地征收苛捐雜稅。形容反動統治階級貪婪兇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 宋·朱熹《已酉擬上封事》:“國家財用皆出人民,如有不節而用度有闕,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于民,雖有愛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澤矣。” |
豪干暴取 | 謂恃強奪取。 | 明·何景明《內篇》:“治儲之事,散有聚無,士需將征,豪干暴取,兇不改斂,貧不減費,權利而府怨是難之也。” |
禁亂除暴 | 禁:制止;亂:混亂;暴:強暴。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 | 清·汪琬《復仇或問》:“諸凡國法所不及加,與有司所不得而執者,不許其復仇,則無以禁亂除暴也,” |
粗風暴雨 | 指風雨之來勢急驟狂猛。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莫講粗風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陣涼颼,只怕也難支持了。” |
暴衣露蓋 | 日曬衣裳,露濕車蓋。形容奔波勞碌。 | 《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
撥亂誅暴 | 撥:治理;誅:殺戮。平定亂世,誅殺強暴,使天下太平。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 |
賞賢罰暴 | 猶賞善罰惡。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 |
暴衣露冠 | 日曬衣裳,露濕冠冕。形容奔波勞碌。 |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
安良除暴 | 安撫善良的人,鏟除強暴的人。 |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三俠五義》間在敘勇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為國立功。” |
暴飲暴食 | 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體失調。 | 王朔《我是你爸爸》:“長得單薄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即使從現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飲暴食,換出一身牛力氣也得寒暑幾載。” |
以暴易亂 |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 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雖袁紹龔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亂,亦何云及。” |
驟雨暴風 | 亦作“驟雨狂風”。亦作“驟風暴雨”。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 清·張德彝《隨使法國記·歸途記》:“初六日壬辰,陰晴不定……入夜驟雨暴風一陣。” |
殘暴不仁 | 兇狠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憐憫之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3回:“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眾共殛之!” |
橫科暴斂 | 同“橫征暴賦”。 | 《元史·外夷傳一·高麗》:“僉議司官不肯供報民戶版籍,州縣疆界,本國橫科暴斂,民少官多,刑罰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實難撫治。” |
驟風暴雨 | 見“驟雨暴風”。 | 柳青《銅墻鐵壁》第八章:“眾人都擔心這時正是下雷雨的節令,猛不防來一陣驟風暴雨,人們藏在地洞里難免遭水淹。” |
禁暴止亂 | 禁:制止;暴:強暴;止:制止,平息;亂:混亂。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 | 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亂,非兵,未之聞也。” |
急斂暴征 | 嚴急而苛猛的賦稅。 | 唐·白居易《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
救亂除暴 | 救:止。治理混亂局面,清除強暴勢力。 | 《三國志通俗演義·曹公分兵拒袁紹》:“蓋救亂除暴,謂之義兵。” |
討惡翦暴 | 征討和剪除兇惡殘暴的勢力。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夫討惡翦暴必聲其罪,宜先分裂,奪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歸。” |
凌弱暴寡 | 凌:侵犯;暴:欺負、踐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單的。 | 《商君書·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
以眾暴寡 | 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迫害人少勢弱的一方。 | 《商君書·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
止暴禁非 | 止、禁:罅;暴、非:指種種壞事。制止種種壞事。 | 《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
暴虎馮河 | 暴虎:空手打虎;馮河:徒步過河,“馮”同“憑”。徒手和虎搏斗;蹚水過大河。比喻勇猛果敢。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
禁暴靜亂 | 禁:禁止;靜:平靜。禁除暴行,平靜叛亂。 | 《隋書·經籍志》:“兵者,所以禁暴靜亂者也。” |
禁暴正亂 | 禁:制止。正:糾正。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亂。亦作“禁暴止亂”、“禁暴誅亂”、“禁亂除暴”、“救亂除暴”、“撥亂誅暴”、“止暴禁非”、“禁暴靜亂”。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 |
橫征暴賦 | 濫征捐稅,強行搜刮民財。 | 唐·元稹《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固合撫綏黎庶,上副天心,蠲減征徭,內榮鄉里。而乃橫征暴賦,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豐私室。” |
暴風驟雨 | 暴:突然而猛烈的;驟:急速。來勢急速而猛烈的大風大雨。有時比喻聲勢浩大;發展迅速的運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 |
逆天暴物 | 違反天意,殘害萬物。 | 《文子·精誠》:“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四時相乘,晝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
以暴易暴 | 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暴殞輕生 | 暴:突然;殞:死亡;輕生:把生命看得很輕。指突然間自殺身亡。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大約我近年于家務疏懶,自然執事人操克奪之權,致使弄出這暴殞輕生的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