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td>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 宋 蘇軾《東坡續集 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td> |
布被瓦器 | 布縫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檢樸。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良傳》:“(王良)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td> |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td> |
長枕大被 | 比喻兄弟友愛。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開元二年》:“上素友愛,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為長枕大被,與弟兄同寢。” |
被山帶河 | 靠著山,環著河。指形勢險要的地方。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td> |
德被八方 | 品德高尚,滿布天下。 | 明·郭勛《英烈傳》第29回:“不可,不可!主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豈可稱臣逆賊!” |
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龍門遠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w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風了斷井索。’” |
青紫被體 | 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 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崩钌谱⒁稏|觀漢記》:“印綬,漢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眲⒘甲ⅲ骸扒嘧?,并貴者服飾也?!?/td> |
被發文身 | 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td> |
被發洋狂 | 被發:披散頭發。披散頭發,裝作瘋狂 | 西漢·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洋狂而為奴?!?/td> |
被堅執銳 | 穿堅固甲胄,握銳利武器。謂上陣戰斗或作好戰斗準備。 | 漢 班固《漢書 高帝紀》:“前日天下大亂,兵革并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 |
一床錦被遮蓋 | 比喻請求別人通融、庇護。 | 宋 周密《齊東野語 淮西之變》:“尋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錦被遮蓋。” |
翠被豹舄 | 翠:翡翠鳥;舄:鞋子。用翡翠鳥羽毛做的被子,用豹皮做鞋子。形容生活非常奢華。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翠被豹舄?!?/td> |
被赭貫木 | 赭:赭衣,古代囚衣;木:指“三木”。加在手足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雖李紱、孫嘉琻之無過,猶一切被赭貫木以挫辱之。”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td> |
被褐懷珠 | 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寶珠。比喻雖是貧寒出身,但有真才實學。 |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
被寵若驚 |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頓覺吃驚不安。 | 宋蘇軾《謝中書舍人啟》:“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參法從,省躬無有,被寵若驚。” |
被發左衽 | 被發:散發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
被發纓冠 | 來不及將頭發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別人。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td> |
被褐懷玉 | 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比喻雖是貧寒出身,但有真才實學。 | 先秦 李耳《老子》第70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焙由瞎ⅲ骸氨缓终撸⊥猓粦延裾?,厚內。匿寶藏懷,不以示人也?!?/td> |
化被萬方 | 化:德化,以恩德感化;被:到;萬方:四面八方。恩德感化四面八方。 | 唐·柳宗元《為李諫議賀赦表》:“恩覃九有,化被萬方。” |
衣被群生 | 衣被:給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眾生。比喻恩惠廣施。 | 宋 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群生,贍足萬類?!?/td> |
被甲持兵 | 身穿護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裝。 |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上》:“勃在國,常恐懼,每郡守使丞尉行縣,勃常被甲持兵。” |
扇枕溫被 | 形容對父母十分盡心。 | 《晉書 王延傳》:“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 |
被澤蒙庥 | 指受恩澤,蒙庇護。 | 清錢泳《履園叢話 舊聞 吳留村》:“留村在無錫既膺殊遇,夙駕將行,錫之父老士庶被澤蒙庥,自縣治以至何干,直達于省城之金閶門,八九十里,號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數萬人。” |
被災蒙禍 | 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災難和禍害。 | 東漢·王充《論衡·命義篇》:“人命有長短,時有盛衰,衰則疾病,被災蒙禍之驗也?!?/td> |
被發陽狂 | 被發:披散頭發。披散頭發,裝作瘋狂 | 《隋書·楊伯丑傳》:“于是被發陽狂,游行市里,形體垢穢,未嘗櫛沐。” |
被發跣足 | 被發:披散頭發;跣足:赤腳。披散頭發,光著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王侃》:“瞥見一畫衣女子,被發跣足,冒風而至,連呼:‘三郎救我命!’” |
被繡晝行 | 穿著錦繡衣服白天出行。指在人前夸耀自己富貴。 | 晉·陸云《贈鄱陽府君張仲膺》詩:“被繡晝行,昔人攸羨?!?/td> |
被甲據鞍 | 形容武將年雖老而壯志不減。 | 《後漢書 馬援傳》載:漢 馬援年六十二,請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許?!霸哉堅唬?‘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
潛濡默被 | 猶潛移默化。 | 明·文征明《王武寧去思頌》:“惟夫浚德淵微,潛濡默被,出于至誠,而泯于無跡。” |
澤被后世 | 澤:恩澤,恩惠。被:覆蓋。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 陶鑄《崇高的理想》:“李冰父子為了解決當時成都平原的水利問題,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難,終于修成了澤被后世的都江堰?!?/td> |
被發入山 | 被:通“披”;被發:披散頭發。指歸隱山林。 | 晉·袁曄《獻帝春秋》:“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
韋褲布被 | 韋:熟皮叫韋,生皮稱革。熟皮作褲子,粗布作被。形容生活很節儉。 | |
被發攖冠 | 被:通“披”,披散;攖:縈繞。披發散纓。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 | 《暴風雨前》第二部:“大家總必趕快把手上的事丟下,呼朋喚友,一齊跑來,一以表示他們被發攖冠的熱忱?!?/td> |
夜行被繡 | 謂身穿錦繡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顯貴不為人所知。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
被甲執兵 | 甲:古代打仗時軍人穿的護身衣服。兵:兵器。身穿護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裝。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吾見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氣干,便倚賴之,不能被甲執兵,以衛社稷,但微行險服,逞弄拳腕?!?/td> |
剪發被褐 | 見“剪發披緇”。 | 唐·李公佐《謝小娥傳》:“里中豪族爭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發被褐,訪道于牛頭山?!?/td> |
被繡之犧 | 被:通“披”;犧:祭祀用的牲畜。披著錦繡的牲牛。比喻求得功名利祿而不能全余生的人。 | 戰國·宋·莊周《莊子·列御寇》:“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
被甲枕戈 | 身穿堅甲,頭枕兵器。指處于高度戒備狀態。 | 《新五代史 雜傳十二 劉詞》:“詞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臥?!?/td> |
被發佯狂 | 被發:披散頭發;佯:假裝。披散頭發,裝作瘋狂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為之,不祥莫大焉?!毂话l佯狂而去?!?/td> |
被褐藏輝 | 被:通“披”,散開;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懷中藏著寶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 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且沉山虀影,被褐藏輝?!?/td> |
被發附膺 | 被:通“披”,散亂;附膺:拍胸。披散頭發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憤痛心。 | 唐·楊炎《靈武受命宮頌序》:“臣等若不克所請,與億兆之眾將被發附膺號于天而訴于帝矣!” |
被發詳狂 | 被發:披散頭發。披散頭發,裝作瘋狂 | 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之吳,乃被發詳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
被甲執銳 | 被:通“披”,穿戴;甲:鎧甲;執:拿著;銳:兵器。穿著堅固的盔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已而之細柳軍,軍吏被甲執銳,榖弓弩持滿?!?/td> |
被苫蒙荊 | 被:披;苫:用草做成的墊;蒙:冒著。披著草苫子,頂著用荊棘編的器物。形容受盡艱辛,吃盡勞苦。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四年》:“乃吾祖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td> |
被朱佩紫 | 穿紅袍,掛紫綬。指身為大官。 | 《晉書·夏侯湛傳》:“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帶白,坐而論道者,又充路盈寢?!?/td> |
被發徒跣 | 徒跣:赤腳步行。披散頭發,赤腳走路。形容悲痛到極點。 | 《魏書·徒何慕容廆傳》:“及葬,熙被發徒跣步從。” |
被甲載兵 | 身穿鎧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裝,披堅執銳。 | 唐·韓愈《畫記》:“雜古今人物小畫共一卷,騎而立者五人,騎而被甲載兵立者十人?!?/td> |
被褐懷寶 | 被:通“披”,散開;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懷中藏著寶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郎顗傳》:“臣伏見光祿大夫江夏黃瓊,耽道樂術,清亮自然,被褐懷寶,含味經籍?!?/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