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干城之將 | 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者。指保衛國家的大將。 | 《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孔叢子·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
干凈利落 | 形容沒有多余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干干脆脆 | 痛痛快快,干凈利索。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并且乳臭未干,誰人來稽查得他?”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審案的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賊款來。”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清史稿 高宗紀五》:“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優干濟。” |
倒載干戈 | 倒:把鋒刃向里倒插著;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 《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
墨汁未干 | 寫字的墨汁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于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可是墨汁未干,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 |
干干凈凈 | 沒有污垢、塵土、雜質。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一把火燒得干干凈凈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 |
干鮮水陸 | 干:干菜果品;鮮:新鮮水果蔬菜等;水:水產;陸:陸產。各種山珍海味干鮮瓜果都有。形容宴席豐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3回:“那四十個碟子……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鮮水陸的酒饌果菜。” |
化干戈為玉帛 | 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 |
精明能干 |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 《新唐書 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后,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
干將莫邪 | 干將、莫邪:古代寶劍名。鋒利的寶劍的代稱。 |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
干啼濕哭 | 干啼:沒有眼淚地啼哭。濕哭:有眼淚地啼哭。無淚和有淚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的各種表情。亦作“濕哭干啼”。 | 《北齊書·尉景傳》:“景曰:‘小兒慣去,放使作心腹,何須干啼濕哭不聽打耶!’” |
外強中干 | 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
蔣干盜書 | 蔣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干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 |
大動干戈 | 干、戈:古代兩種兵器。原指進行戰爭。現多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
朝干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不敢疏忽懈怠。 | 《周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甕盡杯干 | 原指酒已喝盡。比喻錢已用完。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那時已弄得甕盡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讀書。” |
干干翼翼 | 勤勉敬慎。 | |
善罷干休 |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于否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
墨跡未干 | 寫字的墨跡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于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說猶未了,思溫抬頭一看,壁上留題墨跡未干。” |
倒置干戈 | 倒著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紂:商紂。指碰到好人以禮相待,遇到壞人以武相待。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
埋頭苦干 | 埋頭:一直低著頭;苦干:盡心盡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奮、努力。 | 魯迅《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
寢苫枕干 | 謂古時父母被人所殺,子女臥草枕盾,表示時刻不忘報仇。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 |
干父之蠱 | 干:承擔,從事;蠱:事、事業。繼承并能勝任父親曾從事的事業。 | 《周易 蠱》:“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 |
日干夕惕 | 干干,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 鼓:鼓動,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勁頭鼓足,努力爭取進入先進行列。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
焦唇干舌 | 見“焦唇干舌”。 | 《孔子家語·屈節》:“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 |
強干弱枝 | 加強樹干,削弱枝葉。比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厄塞地利,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
不干不凈 | 凈:潔凈。指粗俗,下流。淫亂的婉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學的學生,倒欺負他,里頭還有些不干不凈的話。” |
干柴烈火 | 形容男女之間強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也形容情緒高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今日天緣湊巧,竟賞了他,真是一對烈火干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里拆的開。” |
倒持干戈 | 猶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 《后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為亂階。” |
二卵棄干城 | 卵:雞蛋;干城:捍衛者。比喻因人有小的過失而忽略他的大節 | 《孔叢子 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
濕肉伴干柴 | 形容拷打。 | |
干巴利脆 | 見“干巴利落”。 | |
干君何事 | 干:關涉;君:你的尊稱。跟你有什么關系?指人愛管閑事。 | 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 |
溜干二凈 | 一點不剩,非常干凈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個冬天,花得溜干二凈,一顆也不剩。” |
干名采譽 | 干:求;采:取。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名譽。 | 東漢 班固《漢書 終軍傳》:“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圣所必加誅也。” |
豪干暴取 | 謂恃強奪取。 | 明·何景明《內篇》:“治儲之事,散有聚無,士需將征,豪干暴取,兇不改斂,貧不減費,權利而府怨是難之也。” |
蔽日干云 | 擋住太陽,直沖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 唐 張文成《游仙窟》:“于時金臺銀闕,蔽日干云。” |
口燥喉干 |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 | 老舍《趙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發空,才打道進城回公寓。” |
非意相干 |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 晉 王隱《晉書 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
倒戢干戈 | 見“倒載干戈”。 |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二》:“偃革為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兵。” |
扭轉干坤 |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已成的局面。 | |
唇干口燥 | 形容說話過多而出現口干舌燥的現象。 | 《古樂府·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 |
聰明能干 | 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而又有能力會做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圣人說,人生少時,心思才力,樣樣聰明能干,實在是可怕的。” |
干勁沖天 | 做事的積極性沖入藍天,指情緒激越高亢。 | 曹禺《雜談文藝工作》:“唐弢同志提起他看見的一幅畫,畫的是一竿筆直的墨竹上題‘干勁沖天’。” |
干瞪眼 | 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們知道了,水已經到了咱們村,他們也只能干瞪眼!” |
朝干夕愓 | 指終日勤奮謹慎,不敢懈怠。 | 語出《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木干鳥棲 | 謂鳥棲樹上,至樹干枯也不離去。喻行事堅定不移。 |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飲食,擁轅執軺,木干鳥棲,袒肉暴骸。” |
焦唇干肺 | 謂憂心如焚,肺為之枯干。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順民》:“三年苦身勞力,焦唇干肺,內親群臣,下養百姓,以來其心。” |
短小精干 | 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 郭沫若《由日本回來了》:“這位女士短小精干,而且說話也似乎頗懂得‘幽默’。” |
黃干黑廋 | 面容憔悴的樣子。 |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你戀著紅裙翠袖,折倒的你黃干黑廋。” |
國之干城 | 干城:批御敵的武器和工具,這里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穎達疏:“言以武夫自固,為捍蔽如盾,為防守如城然。” |
鼓足干勁 | 鼓:鼓動,振作。把勁頭鼓足,準備做事。 | 朱德《上黔靈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勁建家鄉。” |
油干燈草盡 |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 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弁言》:“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油干燈草盡’,資本主義進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漸漸地崩潰,在目前‘油’雖還未‘干’,‘燈草’雖還未‘盡’,但這樣下去,是朝著‘油干燈草盡’的路線走去,這是很顯然的趨勢。” |
干霄凌云 | 高高地聳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遠大,能夠迅速成才。 | 宋·黃榦《勉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將見子干霄凌云,而為棟梁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