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火冒三丈 |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憤怒。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 |
光芒萬丈 | 形容光輝燦爛;照耀非常遠。 | 唐 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軟紅十丈 | 形容都市的繁華。 | 宋·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陵宮》詩:“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性車塵。”自注:“前輩戲語:‘西湖風月,不如京華軟紅香土。’”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隨身,終須還賬。” |
女中丈夫 | 指女子中有男子氣概的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雖說你是個女中丈夫,是你去畢竟停當。只是萬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
萬丈高樓平地起 | 比喻凡事要從打基礎做起。 | 沈從文《虎雛再遇記》:“他記得一句格言:‘萬丈高樓平地起’,他因此永遠能用起碼名分在軍隊里混。” |
一落千丈 | 原指琴聲陡然降落。后用來形容聲譽、地位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 | 唐 韓愈《聽穎師彈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 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對仇敵要痛恨,打擊要堅決徹底。指壞人心狠手辣。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叵奈楊景無禮。” |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 明 李贄《與梅衡湘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聲之有響,必然不相離者。” |
白發千丈 | 形容頭發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 唐 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丈人行 | 丈人:對年長者的尊稱;行:行輩。指長輩。 | 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上》:“單于乃自謂‘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 |
丈二和尚 | 指十分迷惑。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二章:“敵人又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
光焰萬丈 | 光焰:光輝。形容極其輝煌燦爛 | 唐 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 魔:惡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義始終壓倒邪惡。 | 楊成武《層層火陣燒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駐屯清剿’的斗爭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創造——地道戰,大顯神威。” |
丈夫有淚不輕彈 | 丈夫:男子漢;彈:用手揮灑。大丈夫不輕易流淚。 | 明·李開先《寶劍記》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
百丈竿頭 | 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黎丘丈人 | 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錯誤的人。 | 《呂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 |
丈夫雙淚不輕彈 | 丈夫:成年的男子;彈:用手彈灑。大丈夫不輕易流淚。 | 元·李洞《雙調夜行船·送友歸吳》:“丈夫雙淚不輕彈,都付酒杯間。” |
日高三丈 | 猶日上三竿。 | 明·湯顯祖《南柯記·錄攝》:“日高三丈,還不見六房站班,可惡可惡!”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比喻凡事要從打基礎做起。 | 沈從文《新與舊》:“‘萬丈高樓從地起’,同隊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 |
食前方丈 | 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
男子漢大丈夫 | 指志向高遠有所作為的男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男子漢大丈夫,休說那三綹梳頭、兩截穿衣、戴鬄髻的話頭。” |
一尺水十丈波 | 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8回:“到底還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
尺水丈波 | 比喻說話夸張,不真實。 | 唐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
萬丈深淵 | 淵:深潭。很深的水潭。比喻十分不利的處境。 | 高玉寶《高玉寶》第13章:“玉寶身子一閃,只覺得兩腳懸空,‘咚’一家伙,掉進了萬丈深淵。” |
無毒不丈夫 | 要成就大事業必須手段毒辣,技高一籌。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你不辯賢愚,無毒不丈夫。” |
日落千丈 | 形容景況急劇下降。 | 郭沫若《塔·喀爾蘿姑娘》:“人事變遷,真是誰也不能前料。回想起來僅僅是兩年間的歲月,而我這兩年間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
墨丈尋常 | 古代重量單位,1墨=5尺,1丈=2墨;1尋=8尺,1常=2尋。比喻不太長的距離。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下》:“不過墨丈尋常之間。” |
食必方丈 | 同“食前方丈”。 | 《宋書·劉穆之傳》:“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為十人饌。” |
方丈盈前 | 方丈:一丈見方;盈:滿。吃飯時食物擺滿一丈見方的地方。形容飲食奢華。 | 漢·杜篤《柭稧賦》:“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棗絳水。” |
食案方丈 | 同“食前方丈”。 | 漢·桓寬《鹽鐵論·孝養》:“高臺極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謂孝。” |
巾幗丈夫 |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飾,后借指婦女。有大丈夫氣慨的女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你要算個智、仁、勇三者兼備的巾幗丈夫。” |
萬丈光芒 | 光芒:光輝四射。形容光輝燦爛,照耀到遠方。 | 郭沫若《洪波曲》:“在他盲目而癱瘓的一片黑暗中,打出了萬丈光芒的眩目的鐵火。” |
一日千丈 | 形容形勢發展極為迅速。 | 孫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萬人,支部則亦先后成立于各省。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
食味方丈 | 同“食前方丈”。 |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問》:“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