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一錢太守 | 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財。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
太歲頭上動土 | 比喻觸犯強暴有力的人。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鴛鴦:鳥名,比喻夫妻。喬太守審理案件時將錯就錯,亂點鴛鴦,將三對夫妻相互錯配。比喻胡亂指揮。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 |
欺人太甚 | 甚:過分。欺負人過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著他做了盟府,又與他一口寶劍,筵前舉鼎,欺人太甚。” |
龍泉太阿 | 指古代的兩件寶劍。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28回:“眾夫散出,煥密啟其函,見其光芒射目,乃是寶劍二口,靶上刻有字號,名曰龍泉太阿。” |
天下太平 | 全國或世界局勢穩定。形容社會安定;秩序良好。 | 西漢 戴圣《禮記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
太上皇 | 皇帝之父。比喻實際上掌握權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縱別人進行活動的人。 | 《新唐書·突厥傳》:“往國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詭而臣之,朕常痛心病首,思一刷恥于天下。” |
花花太歲 | 太歲:原指傳說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指穿著華麗,不務正業,只專心于吃喝玩樂的官宦和土豪。 | 元·關漢卿《魯齋郎》楔子:“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再沒雙。” |
太平盛世 | 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代。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社會。太平:社會安定。 | 明 沈德符《野獲編》:“余謂太平盛世,元夕張燈,不為過侈。” |
太山北斗 | 太山為五岳之首,北斗為眾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眾所崇仰的人。 |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歐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僅更作其序,何不識輕重也。” |
太倉一粟 | 太倉:古代設在京城中的大谷倉。大糧倉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極大的數量中一個非常小的數目。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多少大家集個成數出來;但恐太倉一粟,無濟于事。” |
太倉稊米 | 太倉:古代設在京城中的大谷倉。比喻非常渺小。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
離題太遠 | 離開主題很遠,不著邊際。 | 林徽因《文藝叢刊小說選題記》:“最后如果不算離題太遠,我們還要具體地講一點我們對于作者與作品的見解。” |
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 寧:寧愿;莫:不。寧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正是: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
寧為太平狗,莫作離亂人 | 寧:寧愿;莫:不。寧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 元·施君美《幽閨記·偷兒擋路》:“寧為太平狗,莫作離亂人。” |
滓穢太清 | 滓穢:玷污,污辱;太清:天空。污染天空,比喻玷污清白。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凈,乃復強滓穢太清邪?’” |
太平無事 | 指時世安寧和平,也指生活清靜無憂。 | 明 焦竑《玉堂叢語 方正》:“惟高堂厚祿身享太平無事之日者,見月則樂也。” |
歌舞太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指粉飾太平。 | 《南齊書·陳顯達傳》:“須享塵一靜,西迎大駕,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
太上忘情 |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為情感所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
太平無象 | 指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后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升平。 | 《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
安如太山 | 見“安如泰山”。 | 漢·焦贛《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屢臻。雖有豺虎,不致危身。” |
太阿倒持 | 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 《漢書·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
逼人太甚 | 逼:逼迫;甚:超過。指對人逼迫不留余地。 | 清 王韜《淞濱瑣話 記雙烈》:“潛行反間之謀,洵逼人太甚!” |
太阿之柄 | 太阿:寶劍名;柄:器物的把兒。比喻權柄、權力。 | 清·覺佛《女英雄》:“昏君無北伐之心,奸相操太阿之柄。” |
去太去甚 | 見“去泰去甚”。 | 唐·劉知幾《史通·世家》:“梁主敕撰《通史》,定為吳蜀世家,持彼僭君,比諸列國,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規乎。” |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
倒持太阿 | 見“倒持泰阿”。 | 《舊唐書·陳夷行傳》:“自三數年來,奸臣竊權,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鱒柄。” |
喟然太息 | 喟然:嘆氣的樣子;太息:大聲嘆氣。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嘆息。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
太丘道廣 | 太丘:東漢陳寔,曾為太丘長,世稱陳太丘。指交游甚廣。 | 《后漢書·許劭傳》:“太丘道廣,廣則難周。” |
粉飾太平 | 粉飾:粉刷裝飾;太平:社會平安興旺。把黑暗混亂的社會局面裝扮成太平盛世。 | 宋 蔡絛《車鐵圍山叢談》:“當是時,方粉飾太平,務復古禮制。” |
阿斗太子 | 阿斗: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此人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指懦弱無能的人。 | 高陽《胡雪巖全傳 燈火樓臺》:“丈夫是個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諸葛亮,也只好嘆口氣。” |
太阿在握 | 太阿:泰阿,寶劍名;握:執持。比喻掌握權柄。 |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臣兼掌印廠》:“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無過慮。” |
相煎太急 | 形容兄弟或內部之間的殘殺或破壞。 | 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玄香太守 | 太守:官名。墨汁的別稱。 | 《纂異記》:“薛稷為墨封九錫,拜松煙督護,玄香太守,兼亳州諸郡平章事。” |
贅食太倉 | 指無功受祿。 | 宋洪邁《容齋三筆人當知足》:“予年過七十,法當致仕……鄉袞趙子直不妨使絕祿粟,俾之因任,方用贅食太倉為愧,而親朋謂予爵位不逮二兄,以為耿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