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豁然開朗 |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朗月清風 |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風。 | 唐·王勃《秋日游蓮池序》:“琳瑯觸目,朗月清風。” |
朗目疏眉 | 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雙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 《南史·陶弘景傳》:“神儀明秀,朗目疏眉。” |
朗朗上口 | 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 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么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
天朗氣清 |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
月朗風清 | 月光明朗,微風清爽。形容寧靜美好的月夜。 | 唐·無名氏《洛神傳》:“太和中,處士蕭曠,自洛東游至孝義館,夜憩于雙美亭。時月朗風清,曠善琴,遂取琴彈之。” |
書聲朗朗 | 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只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
月朗星稀 | 同“月明星稀”。 | 王愿堅《七根火柴》:“草地的氣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風吹來,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的,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就有一場暴雨。” |
秦庭朗鏡 | 秦庭:秦王朝;朗:明亮。秦始皇的能照人五臟六腑的鏡子。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負屈寒儒,得遇秦庭朗鏡;行兇詭計,難逃蕭相明條。” |
朗朗乾坤 |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 元·李文慰《燕青博魚》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蕩乾坤,你怎么當街里打人。” |
風清月朗 | 風涼爽,月明亮。 |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 支諾皋下》:“時春季夜間,風清月朗。” |
清風朗月 | 見“清風明月”。 | 唐·李白《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
眉清目朗 | 眉:眉毛;清:清新;目:眼睛。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 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真乃是眉清目朗,可怎生流落在村莊深巷。” |
神清氣朗 |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明,氣質爽朗。 | 明·王守仁《傳習錄》下卷:“平旦時神清氣朗,雍雍穆穆,就是堯舜世界。” |
朗若列眉 |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吾必不聽眾口與讒言,吾信汝也,猶列眉也。” |
疏疏朗朗 | 稀疏。 | 魯迅《社戲》:“鄉下人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覺去了,疏疏朗朗的站著的不過是幾十個本村和鄰村閑漢。” |
霽風朗月 | 和風明月,比喻寬厚祥和的氣氛。 | 柯靈《<阿英散文選>序言》:“1962年春,曾有過一度愉快的促膝長談。那時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霽風朗月的日子。” |
天清氣朗 |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
風恬月朗 | 恬:平靜,安適;朗:明亮。風靜月明。形容夜色寧靜幽美。比喻清白高潔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爾夜風恬月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