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橫拖倒扯 | 猶橫拖倒拽。 | 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五回:“張千、李萬見焦員外來問,不由分說,橫拖倒扯捉進(jìn)府門。”明·徐渭《英烈傳》第十六回:“[也先]誰知身子一側(cè),側(cè)下馬來,湊巧腳鐙纏住了一只腳,被馬橫拖倒扯。” |
橫拖豎拉 | 猶橫拖倒拽。 | 陸文夫《榮譽(yù)》:“可是文教委員是個(gè)大塊頭,打籃球的一等好手,橫拖豎拉地就把方巧珍頂?shù)酱蠖Y堂門口。” |
帶水拖泥 | ①形容泥濘難行。②比喻不順利或不干脆。 | 宋·葉適《修路疏》:“南來北往,何憂帶水拖泥;朝去暮來,不到撞頭磕腦。” |
拖泥帶水 | 拖著泥帶著水。比喻說話、作文不簡潔;做事不干脆利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主人勤拳,帶累阇梨,拖泥涉水。” |
拖拖拉拉 | 寬松搖曳的樣子。借指以拖延為特征的行動、習(xí)慣或性格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9回:“此時(shí)初秋天氣,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長的淺藍(lán)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過膝蓋。” |
拖麻拽布 | 指戴孝。舊時(shí),長輩喪亡,幼輩要披麻衣系白布。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俺有朝一日身亡后,誰是我的拖麻拽布人。” |
懷金拖紫 | 見“懷金垂紫”。 | 晉·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復(fù)得扶老攜幼,生出獄戶,懷金拖紫,退就散輩。” |
橫金拖玉 | 謂官服盛裝。 | 清·錢謙益《杜大將軍七十壽序》:“其猶子總?cè)趾氍|、弘場及諸孫十二人,謀相與羅長筵,考鐘鼓,橫金拖玉,稱百年之觴。” |
拖兒帶女 | 拖:牽引。身邊帶著兒女。形容生活負(fù)擔(dān)重,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不方便。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拖兒帶女的,起五更,熬半夜,這是造的什么孽呀!” |
拖拖沓沓 | 指衣服松松垮垮,不合體。形容做事拖拉。 | 沈從文《一個(gè)傳奇的本事》:“只好放棄了本業(yè),換上套拖拖沓沓舊軍裝,‘投筆從戎’作個(gè)后方留守處不足輕重的軍佐。” |
橫拖倒拽 | 拽:用力拉扯。指用暴力強(qiáng)拖硬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眾皂隸一齊動手,把嬌嬌嫩嫩的一個(gè)尼姑,橫拖倒拽,捉將下來。” |
拖青紆紫 | 漢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顯貴。 | 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jìn)化史論》第三章:“今日華門一酸儒,來歲可以金馬玉堂矣;今日市門一岨儈,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 |
紆朱拖紫 | 形容地位顯貴。同“紆朱曳紫”。 | 唐 白居易《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
施緋拖綠 | 形容衣衫不整。 | 清曹寅《呼盧歌》:“袒呼不辨王與李,施緋拖綠須眉張。” |
拖金委紫 | 佩帶紫綬金印。比喻官高位顯。 | 沈鈞儒《挽某君殉難》詩:“十年說法傷心事,一例捐生抗戰(zhàn)時(shí)。愧殺偽京奴妾輩,拖金委紫只行尸。” |
氈上拖毛 | 氈為毛制,在氈上拖毛,則澀滯難行。用以形容腳步畏縮不前。 | 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著你去呵,似弩箭離弦,叫你回來呵,便似氈上拖毛。程嬰,你則道我不認(rèn)的你哩!”元·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荊》第三折:“魯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氈上拖毛。” |
紆青拖紫 | 比喻顯貴。 | 漢 揚(yáng)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
生拽活拖 | 拽:拖,硬拉。形容用力拉扯。 | 克非《春潮急》:“連團(tuán)年飯也沒吃,害得杜大嫂她媽媽跟在他后面追了好遠(yuǎn),生拽活拖,差點(diǎn)兒把他短襖扯破。” |
拽布拖麻 | 猶言披麻戴孝。 | 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拽布拖麻,奠酒澆茶,只索淺土兒權(quán)時(shí)葬下。” |
拖油瓶 | 婦女再嫁時(shí)所帶的前生子女。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楊氏是個(gè)二婚頭,初嫁時(shí)帶個(gè)女兒來,俗名叫做拖油瓶。” |
拖男帶女 | 帶領(lǐng)著男兒女兒。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jì)的艱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就是我這師傅,不辭年高路遠(yuǎn),拖男帶女而來,他也是為好。” |
腰金拖紫 | 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綬。 | 宋·王禹偁《送牛冤序》:“含飴弄孫,盡高堂之樂;腰金拖紫,居百城之長。” |
生拖死拽 | 形容強(qiáng)行拖扯。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遂打了個(gè)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個(gè)英蓮?fù)先ィ缃褚膊恢阑睢!?/td> |
拖后腿 | 比喻牽制、阻撓別人或事物使不得前進(jìn)。 |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第16章:“咱們官渠岸的風(fēng)水不好,兩家富戶拖后腿,互助合作走不到人家頭前。” |
拖人下水 | 比喻勉強(qiáng)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壞事)。 | 明 李素甫《元宵鬧》第25出:“這是娘子拖人下水,與我什么相干?” |
珥金拖紫 |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顯赫。 | 《梁書 明山賓傳》:“明祭酒雖出撫大藩,擁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恒事屢空。” |
癡鼠拖姜 | 癡:無知;拖:拉。比喻人不聰明,還自找麻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按俗語說便叫作‘賣盆的自尋的’;掉句文便叫作‘癡鼠拖姜,春蠶自縛’!” |
拖漿帶水 | 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比喻說話做事不干脆利落。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8回:“若拖漿帶水,就不是漢子了。” |
拽象拖犀 | 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動犀牛。形容勇力過人。 | 元 無名氏《大戰(zhàn)邳彤》第一折:“憑著我拽象拖犀膽氣雄,更那堪武藝精,怕什么奸賊巨鹿狠邳彤。”元 無名氏《活拿蕭天佑》第二折:“我可也殺人放火偏能慣,拽象拖犀氣力高。” |
毛里拖氈 | 在毛里拖氈行進(jìn)困難。比喻畏縮不前的樣子。 | 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戰(zhàn),一步步似毛里拖氈。” |
橫拖豎曳 | 用暴力強(qiáng)拉硬拖。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99回:“那差役便橫拖豎曳,把他抓到轎前。” |
拖男挾女 | 拖:牽引;挾:夾在胳膊下。身邊帶著兒女。形容生活負(fù)擔(dān)重,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不方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9回:“嚇得城外各關(guān)廂人等,拖男挾女,顧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 |
拖家?guī)Э?/a> | 帶著一家大小,指受家屬拖累。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說不定有一點(diǎn)錢,可他拖家?guī)Э诘模缓脼殡y金家灣的這個(gè)強(qiáng)人。” |
拖人落水 | 猶言拖人下水。 | 《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鬧西閣》:“楊謙因建之妻子有吃醋拈酸之病,恐明日惹柳氏嗔怪,說他拖人落水,因此不敢兜攬。” |
拖天掃地 | 形容衣服過長。 |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掃地的,一腳踹著,不險(xiǎn)些兒絆倒了。” |
垂朱拖紫 | 垂:掛下;朱:朱紱,官服上的帶子;紫:紫色印綬。借指高官顯宦。 | 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 |
拖紫垂青 | 拖:垂下。漢代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比喻官位顯赫。 | 《續(xù)古文苑·大隋車騎秘書郎張君之銘》:“昔年慷慨,拖紫垂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