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讓逸競勞 | 謂安逸之事互相謙讓,勞苦之事互相爭搶。 | 《魏書·孝感傳·吳悉達》:“昆弟同居四十余載,閨門和睦,讓逸競勞。” |
寸陰是競 | 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是:文言助詞,用在動詞與賓語之間,起把賓語提前的作用;競:爭取。一寸光陰也應當爭取,不能浪費。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
競今疏古 | 指厚今薄古。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通變》:“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 |
南風不競 |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后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
千巖競秀 | 巖:山崖;競:競賽。重山疊嶺的風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麗。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物競天擇 | 達爾文進化論。謂萬物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的發展過程。 |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的,才能夠生存。” |
標新競異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 雜觚 文人害國》;“魏大中答蕭元恒云:……衡文者日閱數十百卷,皆束書不觀,而荒于嬉者之文。得一二標新競異之文,安得有亟賞之而亟拔之。” |
爭長競短 | 計較細小出入;爭競誰上誰下。 | 宋·黃庭堅《書寄祝有道》:“人家兄弟無不義者,蓋因娶婦入門,異姓相聚,爭長競短,漸漬日聞,以至背戾,分門割戶。” |
競短爭長 | 指與別人爭優劣,比高下。 | 宋·陳亮《謝張侍御啟》:“競短爭長,無復此夢。” |
二惠競爽 | 比喻兩兄弟都是好樣的。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
群芳競艷 | 競:爭逐。各種花草競相開放爭美。 | 明·趙弼《青城隱者記》:“時值仲春,群芳競艷,百卉爭妍。” |
鉆營奔競 | 鉆營:找門路,托人情,以謀取名利;奔競:爭逐。爭名逐利,到處找門路。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他的功名大都從鉆營奔競而來。” |
爭名競利 | 見“爭名奪利”。 | 宋·秦觀《自警》詩:“爭名競利走如狂,復被利名生怨隙。” |
爭多競少 | 為得到的多少而爭吵。形容斤斤計較。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開,還是二位伯伯總管在那里,扶持小兒女大了,但憑胡亂分些便罷,決不敢爭多競少。” |
與物無競 | 謂與世人無所爭競。 | 《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于學,專精講習,不干時務,與物無競,好以德義服人。” |